酝酿两年之久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上周由国务院正式发布。《规划》是指导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十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汽车工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业內人士认为:市场期待准确的产业发展目标已经很久,之前诸多猜测也终于兑现。但真正能否实现《规划》提出目标,一方面要看行业技术发展的速度,另一方面要看接下来可能出台的配套政策执行的力度。
新能源汽车现跨越式发展
《规划》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制定了明确的量化目标。其中,产业化方面,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燃料经济性方面,到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5.9升/百公里以下。到2020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4.5升/百公里以下;商用车新车燃料消耗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规划对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的表述更为全面和准确。除明确要以纯电驱动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外,还提出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提升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规划》显示,中央财政安排资金,对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给予适当支持;对公共服务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给予补贴,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节能汽车;发挥政府采购的导向作用,逐步扩大公共机构采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规模;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安排一定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充电设施建设、建立电池梯级利用和回收体系等。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企业,经认定可以依法享受相关优惠政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企业从事技术开发、转让及相关咨询、服务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可按规定享受营业税免税政策。此外,还将强化金融服务对产业的支持,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等。
新能源汽车技术要理性推广
尽管政策利好频现,但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只有8000多辆。2012年一季度,纯电动汽车销量只有1830辆,混合动力汽车只有1499辆。而此前已经投放市场的新能源汽车,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停用。例如,深圳一辆电动出租车发生交通事故爆炸起火后,现在深圳街头绿色电动出租车多数在跑空车。一位开纯电动出租车的司机告诉记者:“顾客去远一点就不敢拉,充一次电只能跑80公里,怕送不到就没电了。”
显然,电动汽车推广遇到一些技术障碍。最大的难题是充电系统未有定论,城市充电系统无法铺开,也影响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加电站是充电方式还是换电方式,商业模式还没有分出雌雄。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标准仍然空白,电喷系统和自动变速箱技术被外国企业垄断,阻碍产业发展。此外,很多发达国家都有新能源汽车标准,以规范市场和确保安全,我国尚未有相关标准。
业内专家指出,当前新能源汽车,特别是乘用车产品,离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新能源汽车整车开发以改装为主,只是在现有车型上更换动力系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新能源汽车;二是动力电池、电机、电子控制等关键零部件性能尚有较大差距,系统集成能力不强;三是尚未打通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链,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制造装备和试验测试设备基本依赖进口。新能源汽车产业过热和过冷都不健康,要脚踏实地发展。国家可考虑组建支持新一代动力电池创新联盟,在电池、电机等基础元器件方面取得技术突破,通过减税等政策,加快技术和产业攻关把成本降下来,建立开放而规范的投资体制。目前国内厂家没有大量生产,还在投入阶段,希望国家把这块负担起来,要让百姓感觉值得购买。
商用车渐入新能源车主流
在我国,商用车行业集中度较高,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去年,销量排名前十位的商用车生产企业依次为:东风公司、北汽福田、一汽、金杯股份、江淮、江铃、重汽、重庆长安、长城和南汽,分别销售64.83万辆、63.23万辆、27.93万辆、27.27万辆、27.05万辆、18.38万辆、15.91万辆、13.49万辆、12.17万辆和11.38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一汽、重汽和重庆长安下降较快,北汽福田降幅略低,其他企业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金杯股份和长城增速居前列。2011年,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281.64万辆,占商用车销售总量的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