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Edward Prescott在成都出席全球汽车论坛时预测:2030年中国汽车年产销规模有望达到7500万辆……
这个预测很大胆,乍听起来也挺令人兴奋。有可能实现么?有可能!不过,博主认为得有这样一个前题:全世界的汽车,绝大多数将在中国生产!当然,经济增长带来中国汽车保有量显著增加,这个因素也不可忽略。也许,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一定要实现这7500万辆么?!
这几年,世界汽车产销一直低迷,甚至整体下滑。去年全球共生产汽车6098.70万辆,同比下降13.5%。发达国家产销在往下走,中国在增长,高速度的增长,依旧填充着多年消费停滞形成的“真空”。假设2030年,或者更近一点时间,中国产销达到7500万辆,会怎样?
第一、这是世界汽车巨头最愿意看到的,核心的东西他们留下来,比如,核心技术、产品研发、汽车设计……这些东西利润高也最低碳;大量消耗资源、低端的东西拿到中国,国外产业人员是白领,我们做蓝领;第二、中国汽车企业产能一扩再扩,为了保证质量,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设备,在拉动中国GDP的同时,无形之中拉动着全球经济的进步,体现一种强烈的国际主义精神;第三、中国市场消化不了7500万辆,面对交通等多方阻力,一半恐怕都难以消化,如此这般产品就要出口。好了,在走出国门的过程中,中国汽车产品将面临着严格的,甚至很可能苛刻的各种检测,没有理由的削价以及各种调查……这将是一条无比艰辛的道路。在国外各项规章条例的制约下,一方面我们不得不大量采用他们的“核心技术”,从而先交出去一大笔成本,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一再压低产品价格;第四、零部件产业,低技术产品将面临国内激烈的竞争,中技术产品将面临国际竞争。而高技术产品,相当一部分牢牢地掌握在外方手中,使这些强势的500强企业过着更加滋润的生活,而这几年伴随着中国汽车产业进步而成长起来的中国人才,将成为外国公司的目标,力图用高薪挖走,从而为他们创造更多的高端产品;第五、中国汽车从1500万辆到2000万辆,直至3000万辆产能增长的过程中,整个产业链将面临着国外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等的蚕食。
总之,产能增长,对中国汽车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甚至残酷的挑战。在为中国用户提供高性价比产品的前提下,首先,我们不能拒绝国外先进的东西,应该敢于引进、真诚合作,历史经验证明,闭关自守只能更加落后;同时,我们又不能放弃手中握着的市场砝码,中国汽车应该在世界产业分工中,付出与收获成正比;在新一轮汽车浪潮中,中国汽车要想方设法形成一批“中国特长”。
千万不要陶醉于单纯的产销增长,7500万辆,这个数字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数字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