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际金融报在距离东京一小时车程的一个海滨郊区,在一排排白铁皮建筑里,浅绿色的机器制造出工业零件的最基本形式:配对的钢环围绕一圈滚珠或滚柱旋转。日本精工株式会社(NSK)位于藤泽的这家工厂生产的轴承,看上去很像是500年前达・芬奇勾画的原型,但该公司的成本仍相当可观。其100亿日元(合1.05亿美元)的年度研发预算,支撑着一个由化学家和电脑工程师组成的团队。该工厂的副经理MasatoshiShirai表示:“你可以购买其他国家制造的廉价轴承,它们看上去也不错,但我不会使用它们。”
制造业制造衰退
尽管品质优良,但全球需求的大幅下挫,以及日元的大幅升值,令日本制造商陷入危机,并重新引发了关于日本依赖制造业的辩论。这是因为,把这场衰退传递到日本的并非金融业,而是制造业。尽管日本不存在房地产泡沫或银行业危机,但出口的下滑――2009年2月触及谷底时减半――促使该国去年成为发达世界最严重的衰退之一。
在英语国家领导人担心对金融业的过度依赖削弱了经济之际,日本的问题提醒人们,在另一端也存在危险。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一直警告称,出口商占主导地位,而国内服务业相对薄弱,导致日本依赖国外需求,容易受到外汇市场波动的影响,也容易受到低成本亚洲竞争对手的冲击。这场全球衰退似乎证明他们的说法是正确的,这引发了下面一个问题:像藤泽这样的工厂是否还有未来?
车没保住还丢卒
30年来,日本公司一直在悄悄将生产转移到海外,以消除贸易壁垒或利用较为廉价的外国劳动力。在日本,每10名员工中,就有一名在制造业工作。2006年,日本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1%,以发达国家标准衡量,这一比例仍属高位,但远远低于1970年36%的峰值水平。人们的设想是,高技能的工作将留在日本,而日益增长的全球销售,将确保出口保持在最低水平。
如今,这一观点正受到质疑。自2009年初,随着衰退的加剧,工厂开始关闭,员工被解雇,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工厂没有承诺在经济复苏时重新聘用员工。索尼表示,将关闭国内10家电子产品工厂中的4家,并将生产外包。夏普总裁片山干雄宣布将转变战略:“即便在最先进的科技领域,从日本出口也将站不住脚。”对于一家以制造业实力来定义自己的公司而言,这番言论暗示的不仅仅是一种周期问题。
即便在此次衰退之前,把职位留在日本的努力看上去就已经勉强。公司在压低薪资,把生产率增幅转化为较低的价格或较高的利润:劳动力成本占制造业产出的比例,从1994年的73%降至2007年的49%。工厂不再提供稳定的工作,而是聘用临时工――往往是持短期签证的中国人或巴西人,他们薪资较低,工作环境恶劣。日本不仅把工厂转移到廉价劳动力的国家,还把廉价劳动力引进了本国的工厂。
廉颇老矣后继无人
随着制造业工作逐渐贬值,日本年轻人对这种工作越来越丧失兴趣。在接受调查的所有25个国家中,对于“我喜欢找一份技术工作”的说法,日本中学生的反应更为负面。寻找制造商曾经提供的那种稳定终身工作的学生,如今日趋选择公共服务或公用事业单位。在就业中介机构Recruit今年的一项调查中,学生们将中央日本铁路公司评为最具吸引力的雇主。索尼名列第89位;丰田排在第96位。中央日本铁路公司是原国家铁路网的一部分。
这加剧了日本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办公设备供应商富士施乐总裁山本忠人表示:“如果你看一下人口结构,找到低成本劳动力的群体将极其困难。”该公司制造业务的80%已转移到海外,他表示,留下来的将只是附加值最高的产品――墨水;工程和开发工作;以及可以完全自动化的装配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