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产业结构调整 走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机械工业中,铸造属于能耗高、资源消费大、污染环境相对严重的行业。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全国铸造生产消耗的焦炭、电、天然气等能源折合标准煤约2000万t,占机械工业总能耗的25%~30%。铸造行业每年排放废砂、废渣等固体废弃物约4000多万t,废气约300~600亿m3,这个数据是某些工业发达国家的10倍。工业发达国家的铸造厂用于环保投资占整个铸造厂设备投资的20%~30%,而我国只占5%~8%。
因此,我国铸造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任务紧迫,势在必行。推动我国铸造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应从技术改造和政策引导两方面入手。①在技术改造方面:要着力提高铸件质量,改造落后设备,推广使用节能减排设备,提高企业的铸造工艺技术水平。②在政策引导方面: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二要建立鼓励铸造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投入的相关优惠政策;三要利用税收等政策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严重的设备;四要提高全行业的节能减排意识、加大执法力度;五要建立我国铸造行业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的行业新标准。
当前,我国除少数大型企业生产设备精良、铸造技术先进、环保措施基本到位以外,多数铸造厂点生产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一般很少顾及环保问题。20世纪80年代,政府对规模小、技术水平低、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了专业化调整,提高了企业的集约化程度,但是铸造生产的粗放型特征至今没有得以根本改变。1998年在匈牙利举办的第63届世界铸造会议上颁发了CIATF环境保护奖,获奖铸造厂中没有一个在中国,这与中国的铸造大国地位极不相称。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铸件总产量在全球稳坐第一把交椅。可是从环保、节能减排及搞“低碳经济”的现状来说,这个“第一”并非好事。长期以来,我国铸造业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显然,在这样条件下生产的铸件越多,则对环境的污染损害越大,对国家自然资源的消耗越多,所欠下的“环境债”也就越多。我国铸造业要获得科学、可持续发展,必须正视行业严峻的环境问题之现实,审时度势,摒弃那种求一时的“繁荣”却以牺牲环境和大量资源为代价、盲目求“发展”的落后观念,而应当以冷静、科学、积极、对环境负责的态度求发展。若把妥善实施低碳经济与铸造业协调发展定义为“绿色铸造”,那么,我国绿色铸造技术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应当是――从铸造生产的所有环节抓起,全面研究和开发那些符合清洁生产和低碳经济要求的铸造技术,以提升产品技术附加值,提高生产率,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除需强化法制和管理之外,从科技创新及科研成果转化方面来说,当着力从铸造技术本身出发,加紧研发和采用一系列有益于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的铸造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铸造战略目标,不能等到污染产生和资源浪费到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时才去被动地治理,而应明智地采用符合低碳经济的铸造先进、适用技术,避免和减少环境问题,以获得生产与环保、低碳经济的双赢。
铸造行业是支撑装备制造业乃至工业经济体系发展的基础产业,同时又是装备制造业能耗大户,其能耗占装备制造业能耗的30%。如何在保障支撑工业经济体系发展中,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走出一条健康可持续的铸造行业发展路子来,是新一届中国铸造协会一直在努力摸索实践着的核心内容。
2010年是中国铸造行业发展中比较关键的一年,在经历了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伴随着新一轮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中国铸造业企稳回升,喜迎新的发展;《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首次把铸造业提高到装备制造业发展基础的战略高度,中国铸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机遇。同时,如何把握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机遇,如何良性融入全球化竞争是我国铸造工作者面临的严峻课题。相信在政府的正确指导和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将是铸造业蓬勃发展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