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八”终于从一句口号、一个目标成为一个事实。去年3月的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09年中国GDP增长8%左右。
自从2008年底中国提出“保八”以来,国内外对中国2009年经济发展速度的推测始终没有停过,紧随各阶段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各类预测也在不停地修正之中。以世界银行为例,2008年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经济季报》预测认为,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约为7.5%,2009年3月,世行预测当年中国GDP的增长速度为6.5%;6月,这一预测又被调高至7.2%;11月,世行又把这一预期上调至8.4%……实际上,从2009年一季度的6.2%开始,二季度7.9%、三季度9.1%、四季度增长10.7%,GDP就是这样在人们的疑惑与期待中稳步上升,以一种步步高的形式最终实现“保八”。
如果说“保八”是意料之中,那么,对收入状况比较关心的人们会有意外的发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了9.8%,收入的增加赶上了GDP的速度。尽管统计数据在分配结构上不甚清晰,与以往对待很多平均数一样,一些人会感觉到“被增长”,但毕竟人均增长赶上GDP还是很值得欣慰的,也是国人能同步分享GDP增长成果的标志。只可惜,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没跟上城市居民的步伐,也低于GDP的增速,实际增长是8.5%,但成果已属来之不易。不过欣喜之余,我们却也注意到,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就2009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中外记者问时说的一句话:“有一个基本的事实,我们人均GDP仍然是居世界百位以后,人口多、底子薄、相对资源少、贫困人口多仍然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按照联合国的贫困标准,一天一美元收入这个标准,中国大约还有1.5亿的贫困人口,这就是中国的国情。所以,我们既要看到中国经济总量在不断增加,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加,更要看到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对此我们要有非常清醒的认识。”这句话确实能使人们在欢庆之余留有清醒。
另一个值得关心的是,我们的GDP太过依赖于投资。金融危机以来,在“4万亿元投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的共同作用下,投资实现了大幅的增长。尽管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对2009年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进出口对中国8.7%GDP增长率的贡献率有多大没给出具体答案,但从已公布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1%的增长率和224846(亿元)的实际数与GDP总量的比较来看,投资的拉动作用应该是关键性的。投资对经济的推动固然重要,而投资一旦失当,以往已存在的产能过剩、结构失衡等问题就会有加剧、恶化的趋势,这一点不能不令人加倍警惕。而综合CPI、PPI的陆续“转正”等因素,人们还对今年的通胀是否只停留在“管理好通胀预期”产生疑虑。据外电称,苏格兰皇家银行经济学家贝哲民(Ben Sim pfendorfer)就表示:“伴随着通胀不断上升的强劲经济增长令人不快,它只会加剧外界对于政府收紧政策的担忧。食品、住房和公用事业等对消费者至关重要的商品价格涨幅高于收入涨幅,这将令中国政府感到不安。”我们完全可以将此看作局外人的想当然,不过统计局局长的类似担忧就不能不注意了,马建堂说:(担忧)一些资产价格过快上涨,比如一些城市、一些地方房地产价格的上涨。资产价格的上涨应该说对宏观调控,特别是对货币政策的调控也带来了挑战。既要推动经济的增长,控制通货膨胀预期,又要注意到资产价格的上涨,适当的调控,要完成好这样一个的任务确实是一个挑战,有关方面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当然,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释放出的信息,我们也能感受到政策意图之明确。这次会议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一个突出的意见提了出来,并强调“已经刻不容缓”。提出“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为抓手,增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而从2009年底以来推出的一系列措施,我们看到了中央的决心。同时,从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等方面,可以判断措施的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