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车企近日纷纷收到来自工信部的《关于调查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有关情况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要求,被调查车企要把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工作人员昨天就此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称,此举是为更好地管理汽车行业,希望通过调查充分了解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情况。
“工信部现在来做这个摸底可能有它的价值,有些数据可能反映出来的状态太乐观,会造成产能一下子扩张很多,在第二年出现产能过剩。”盖世汽车网CEO陈文凯就此分析认为。
2300万辆的产能规划
工信部担忧上述情况的出现不无道理,
如果按照我国车市每年平均20%的稳定增速来计算,2012年中国乘用车销量将达1728万辆,而根据产能规划,彼时国内主要汽车企业乘用车产能总和在2300多万辆,销量为产能的70%左右。中汽协常务副会长董扬对本报表示,在中国这种高速增长的汽车市场中,30%的产能富余是正常的。
不过,陈文凯认为,上述“过剩”要区别对待,有两种类型的过剩要特别警惕,“一种是根本没有系统管理,反正是国家的钱,这个项目先上马再说,将来产能过剩造成财务压力的情况先不考虑,先扩张再说;第二种是无知者无畏,搞不清楚这个行业的市场规律,也会莫名其妙地挤进来再说,比如冲着地方政府的土地资源等等。”
“上述两种情况会造成十分严重的产能过剩,即便是多年以后,这部分产能可能还是消化不了。所以工信部需要掌握这部分投资情况。”陈文凯表示,工信部一是想了解具体投资规模,二是看看汽车产业中是否夹杂着别的市场机会,如土地等。如某些厂家的微型车项目规划产能动辄50万辆,可能两三年内产能增长只能是从2万到10万辆,50万辆的产能显然过剩。“这就是无知者无畏,反正是国家的钱,盲目上马的产能可能消耗10年都消耗不完。”
好产能与坏产能
与部分企业的盲目相比,2009年一些规模较大的汽车公司也在加大投资,只不过相对审慎。“特别是上市公司,财务压力比较大,他们在投资方面比较慎重。”陈文凯说。
“我们所有工厂都是两班生产,部分产品是三班生产,产能已发挥到极限。在这种情况下,产能适度扩张是必须的。”吉利控股副总裁(00175.HK)刘金良对本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