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正在改变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围绕着“中国、小排量、节能环保”三大关键词。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不约而同地把手伸向了中国汽车业。
我国汽车企业兴起了抄底海外汽车资产的念头,但战战兢兢、行动甚慢。 而此前不动声色的海外投资机构早已相继下注中国汽车企业――如巴菲特旗下的中美能源公司参股比亚迪、高盛集团参股吉利汽车。深谙中国国情和市场需求的跨国汽车巨头们也开始谋变,本土化、小排量化蔚然成风。这一切源于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变化和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
海外金融大佬钟情中国车企
海外金融资本正掀起押注中国汽车业之风。
这已是一年来,第二家获得海外机构投资者青睐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去年9月,巴菲特旗下的中美能源公司斥资18亿港元、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认购了2.25亿股比亚迪股份,
中国犹豫的抄底海外整车资产,与海外投资机构的毅然下注形成鲜明对比。尽管北汽控股、吉利汽车屡屡拟收购海外整车资产,但目前仍未得手;吉利汽车竞购沃尔沃一事,迟迟无下文;而北汽控股在竞购欧宝汽车失利后,转向参股瑞典的跑车制造商科尼赛克――后者拟收购萨博100%股权。即使最终萨博花落科尼赛克,业内仍担心两件事:一是作为科尼赛克小股东,北汽控股从中能得利多少?能否得到自己想要的知识产权或使用权、品牌使用权等?二是,北汽控股该笔投资的回报期有多长?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表示,中国汽车海外抄底时机并不成熟。因为海外收购整车资产的问题比较复杂。连海外巨头都经营不好的整车企业,年轻的中国汽车企业很难经营好。
在谈到巴菲特旗下的中美能源公司、高盛集团关联公司GSCP相继参股中国汽车企业时,国内外汽车业人士将此视为下注中国汽车市场。长安汽车董事长徐留平告诉记者,2020年,中国汽车业销量将达到5000万辆,国内4000万辆、海外销量为1000万辆海外销售。从2008年中国汽车销量938.05万辆增长至5000万辆,仍有较大的空间。
安信证券汽车分析师孙木子指出,“海外资本参股的对象均为此次汽车产业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即选择了双强,即强势市场中的强势(或者未来强势)企业。”
跨国产业资本瞄准中国节能新政
已经驻守中国汽车市场的产业资本们,将目光转向了节能、环保市场。随着中国加大对汽车业节能、环保的重视,各跨国汽车企业和合资企业密切留意随之而来的商机,纷纷出招。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第一,在全球布局,补上小排量乘用车的短板。近日在法兰克福国际汽车展上,铃木汽车高管表示,将就大众汽车收购铃木汽车达成基本协议。大众汽车此举被视为有意借铃木进军中国及东南亚等国的小排量汽车市场。
第二,已经进入中国市场的豪华车企业也开始俯身向下。奔驰、宝马等纷纷推出排量
自去年下半年调整大排量乘用车消费税后,3.0排量以下和3.0排量以上的豪华车境遇迥异。今年以来,3.0排量以下的豪华车占据豪华车市场约77%的份额,同比增长了10%;3.0排量以上的豪华车销量则锐减,故此前主攻大排量乘用车的雷克萨斯表现远远落后于奔驰、宝马、奥迪等竞争对手。
第三,在A级车为代表的家用轿车领域,合资整车企业掀起了换芯运动。日前,在工信部公布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195批)公告》中,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一汽大众、北京现代新车呈现出搭载小排量(低于
各大企业表示,无论短期还是中期看,小排量乘用车市场都有较大的增长空间。第一,从短期看,自今年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