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开发银行在近期发布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在世界七大工业化国家的出口市场中所占份额近年来显著增长,中国需求的进一步提升将有助于改变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对欧美消费市场的单向依赖,形成贸易双向平衡流动的新格局。
亚行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从2000年开始,中国占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和意大利这七大工业国出口市场的份额已由最初的2%上升至2007年的5%。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中国在全球贸易中扮演“世界加工厂”的角色,主要从区域内其他经济体进口零部件和原材料,加工为成品后再成批出口欧美。但是,金融危机暴露出亚洲发展中经济体过分依赖欧美市场的缺陷后,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角色转换步伐可能进一步加快。 亚行首席经济学家李钟和说,现在中国需求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拉动还很有限,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市场有很大的潜力有待挖掘,他相信未来中国不仅是全球货物主要的供应方,也能成长为世界重要的消费市场。
亚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办公室经济学家宋雷磊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在七大工业化国家中,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分为三大类――农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业产品,金融危机可能减少美国金融服务业出口,但农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出口势必还将保持较快的增长趋势。相比而言,德国和法国对中国的出口则较集中于重型工程机械等技术含量高的资本产品,诸如德国的西门子公司和法国的阿尔斯顿集团都是地铁设施生产业的巨头,中国城际交通网络蓬勃发展后必将扩大对这些高端产品的进口。
宋雷磊说:“中国在财政刺激计划下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对工业化国家资本商品的出口能起到很大的拉动作用,德国、法国会受益,日本和韩国也不例外。”他说,韩国今年上半年经济恢复得很快,其中逐步恢复向中国大量出口资本品和中间产品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因而,毫不夸张地说,韩国经济的复苏得益于中国四万亿财政刺激计划所带来的生产需求。
亚行报告同时指出,与欧美相比,日本和亚洲发展中经济体近年来向中国增加出口的趋势更加明显,虽然目前中国和区域内其他经济体的贸易还主要局限于转口加工贸易,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模式的调整,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发展中经济体日后有望成为崛起的一大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