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宏观调控手段不再那么有效。如果不能及时认识到变化,对传统政策手段形成依赖,长期踩油门而不敢放松,可能带来巨大的资产泡沫,更严重的是市场资源错配和监管缺失,导致市场风险频发;市场疑虑不断加深,可能演变成信心危机。国际上的历史与教训必须引起重视。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市场正在认可经济升级趋势,决策层一直在坚定推进经济升级,经济主体已经受惠并开始积极主动调整战略。可以预见,在中国经济运行转换到新通道的同时,经济结构也将逐步实现升级:低端落后制造业迅速淘汰,加速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行业,实现制造业升级,并使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基础驱动力,消费成熟度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其中包含了消费市场监管与消费品技术标准的构建与升级;社会保障接近发达国家水平;金融发展由数量扩张转向金融深化(市场化、借贷自由便利、金融渗透至经济板结领域).
在新通道里实现经济升级需要新心态。要抛弃简单经济周期规律的行业复苏幻想,减轻对刺激政策的依赖。短期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把握趋势,保持定力。最大限度避免宏观政策短期化、政策执行形式化。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须立足于国家战略,把握已确认的经济升级趋势,并坚定地予以推进。
一是研究制定革命性通用技术发展战略。革命性的通用技术会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持续影响,例如过去的蒸汽机、电力、晶体管和互联网。我国当前应重点关注并着力推动下一代革命性通用技术的深度应用。
二是努力增强国家战略基础。加快工业更新升级,尤其是先进装备制造业技术更新,为革命性的通用技术发展奠定基础。先进装备制造,应着眼于全球工业生产的高端领域、国防工业的自主研发以及军民工业的深度结合,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三是传统产业结构调整,既要考虑即期市场需求,还要考虑经济发展阶段的特殊性、未来发展战略和经济安全。解决产能过剩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升级,应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减乘除”并用,而非仅仅关注传统行业产能绝对值的减少;即使是非“去”不可的落后产能,也要尽可能依靠市场去“出清”。
四是避免金融风险对于经济走势的方向性干扰。只有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政策底线,才能保持经济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严格界定主权债务,依法约束主权债务总量与增速,构筑一般市场主体债务向主权债务蔓延的“防火墙”。
五是积极促进经济走向成熟。发达经济体不仅是人均GDP达到较高水平,更重要的是市场经济成熟度处在很高的平台上。比如社会信用体系,我国市场经济的信用文化和信用服务体系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