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已形成共识,制造业乃是国家之本。“互联网+”时代,制造业迎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这也将带来全球制造业格局的巨变,未来制造业将向机遇互联、互动的智能制造转型。
汽车行业的变革也随之拉开帷幕,信息技术成为改变传统制造业的重要手段和变革力量,联网化、智能化无疑是汽车产业未来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
目前来看,世界各国的制造业都在升级转型,德国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这不仅是生产技术、生产方式的革命,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革命,是以“开源、开放、共创、共享”的互联网思维,来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概念,并与去年4月份成立了工业互联网联盟,工业互联网和工业4.0相比,更加注重软件、网络和大数据,希望促进物理事业和数字事业的融合,实际上最终是希望做到通信、控制和计算的集合。
日本则利用智能科技重建工业设计,始终保持发展机器人、新能源科技第一前线。
在中国,目前正通过互联网+创新2.0下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推动传统产业得到转型升级,新兴信息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和扩散到生产服务的各个环节。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质检总局、工程院等部门和单位联合编制的《中国制造2025》,为中国未来三十年制造业转型升级制定了长远的规划战略。同德国工业4.0战略一样,“中国制造2025”着眼点之一就是“智能化”,期望通过信息化技术,锻造制造业新的竞争力。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认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行业、企业的通力协作。其中,国家需在顶层设计、制定标准、基础设施、人力培育、创新激励等方面发挥作用,而行业应努力构建行业内、跨行业的平台,并推动措施落地。在企业层面,需要龙头企业、核心企业和相关中小企业形成整体。
赵福全表示,未来智能制造体系的内涵,是由数据驱动的互联互动的智能制造体系。智能制造代表着制造业的理想主义。它的愿景,是未来智能制造体系中确保个性化的know-how将更多地掌控在供应商手中,中小企业将成为全球创新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事实上,智能汽车是智能制造的范畴之一。智能汽车堪称互联网+制造业的完美体现之一。智能化的互联网汽车将实现人、车、路和基础设施之间实时四维信息交互,带来交通生态的崭新变革。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安全、节能、环保的智能汽车有望逐步演变为日常的主流出行交通工具,道路拥堵、空气污染的困局亦将得以缓解。
不过,即使国家战略支持和政策鼓励为我国实现“中国制造2025计划”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技术和质量才是实现目标的根本所在。这也就意味着企业必须变被动为主动,苦练“内功”,加强自主研发,弥补短板,用创新寻求更好更快的发展。“国内制造业需要加强自主研发能力、质量保障能力、技术诀窍的掌握,经验数据的积累,边补课边追赶,更要明确目标,做好顶层设计。”赵福全如是说。
新技术的进步,可能会带来新变化新可能,但是踏踏实实把事情做好做精的思想与实践,永远不过时。企业应该苦练基本功,把精益做到极致,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