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2014年再生资源百强经营规模1691亿元,同比增长11.7%;经营量3441万吨,同比增长12.56%;分拣中心总数达到4754个,同比增长14.87%;百强企业经营额占商务部发布的十大类再生资源经营总额的26.23%。回收量占十大类再生资源回收总量14.1%。
2014年是再生企业蓄势待发的一年。这一年中国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逼迫再生资源企业乃至整个行业不能再等待下去,依赖下去。很多企业自我变革、自我解放。所以改革创新是2014年再生资源企业的主流。呈主要现以下特点:
一、 企业经营额持续增加,但增幅下降。百强企业中经营额平均增长近40%,比2013年平均增幅下降4.3个点;仍有多家企业增幅高宇2013年。前10位企业增幅达 %。比2013年增幅几个点;增长企业有72家,比2013年减少4家;仍有三分之二企业在持续发展。行业经营总体状况良好。
2014年百强企业税后综合毛利率平均10.91%,比2013年提高了2.73个百分点;净利润率 4.73 %,比2013年提高了0.44个百分点。反映了企业盈利水平明显提高,对经营管理越来越重视。
二、市场经济进入常态化,龙头企业带动型企业结构逐步形成。
近两年在没有政策支持的情况下,企业靠自身的努力适应市场规律,开始进入常态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型企业结构逐步形成。2014年百强企业经营额占商务部发布的十大类再生资源经营总额的26.23%。回收量占十大类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的14.1%。百强前10名经营额占百强的65.1%,回收量占百强的47.63%;百强企业经营额增幅达两位数以上的连续两年超半数。说明行业格局正在向集中集聚发展。少数大企业控制市场主要份额的格局开始逐步形成。“二八”定律开始在再生行业作用。企业“小散乱”的状况将顺其改变,行业进入常态化有序发展。如宁波金田经营额递增7.46%;重庆中钢、华清再生、深圳格林美、永康物回等从不同切入点,整合资源,占有区域或全国市场。
三、分拣中心发展稳中有降,企业结构调整趋市场化
调查结果显示, 2014年百强企业共有分拣中心4754个,与2013年比,增加14.5%,增加幅度下降9%。除华东地区增加较多,其他地区大多持平或减少。专业分拣中心仍占70%。
分拣中心是回收体系的中坚环节,分拣中心的不稳定,说明回收体系的不成熟和回收规模尚未形成。
四、企业发展规模和分布不平衡
调查显示,再生资源企业规模上,中小企业多,市场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少。参与调查的近400家企业中, 经营额达到1亿元的占15.4%,1000万元以下企业占70%。
再生资源产业多集中在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华东地区百强企业占40%,经营额占66.13%,经营量占42.1%;华南地区百强企业站12.2%,经营额占21.5%,经营量占14.7%。
五、依赖政策重于经营管理,财务欠规范
调查显示,再生资源行业多数企业不重视经营管理。表现在连续两年的“企业经营状况调查”的填报上,除格林美、华宏等较大型企业填报的数据比较规范,所有数据能准确无误的填报外,还有相当数量企业不能完整地反映数据的连贯性和横竖的准确性。如物流费,多数企业财务账上没有物流费用反映,或填物流费用为0;经营成本、财务成本、人力成本等都反映不出来,等等。这样不仅使企业基本经营状况分析没有准确数据而难以说服人。同时也反映了再生资源企业的经营管理不规范,很粗放,需要加强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变革,适应市场,而不是依赖政策。
六、百强企业业绩分化,成本压力依然很大
2014年,有28家百强企业的销售和20家企业分拣中心出现两位数负增长。但同时,百强企业中还有50家企业的销售和32家企业分拣中心增幅达到两位数。企业通过调整发展策略,优化管理,加大创新力度,依然可以实现较好的经营业绩。
2014年百强企业平均毛利率达10.91%,同比增加2,73个百分点;平均净利润率达4.8%,同比增加0.2个百分点。反映出企业经营管理费用还有很大节省空间。
七、“互联网+回收的经营模式创新渐露头角
调查显示,“互联网+回收”的经营模式渐露头角。有废弃电器电子企业积极探索,打造以回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为主的第三方交易平台,通过互联网线上服务平台和线下回收服务体系两线建设,形成了线上收废、线下物流的互联网+回收模式,逐步改变传统回收小、散、差的状况。
八、再生资源行业2015年的发展趋势
2014年企业经受了多方面的挑战后,普遍认识到,再生资源行业靠依赖政策扶持发展的大势已去,依市场规律经营才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常态化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静下心来调整思维,正确处理与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开始重视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和商业模式的研究设计。
调查显示,2015年是再生资源行业继续转型创新的一年,行业整体会持续发展,经营额、利润继续增加。多数企业将以扩大回收规模建立健全回收体系为出发点,通过多渠道的融合,以回收站点管理、回收链管理及渠道无缝对接为重点,真正实现规模效率,从依赖政策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关注再生行业,寻找合作伙伴;是房地产等外行企业转型的首选行业。多数企业对2015再生行业形式持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