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新闻 » 正文

机器人来了 人没了工作怎么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7-17
核心提示:  机器人抢了人类的工作,这是常见的科幻题材。不过如今专家确实担心,信息技术依照现有趋势发展,机器取代人类是早晚的事。到时候,不
   机器人抢了人类的工作,这是常见的科幻题材。不过如今专家确实担心,信息技术依照现有趋势发展,机器取代人类是早晚的事。到时候,不仅大部分职位会消失,数百年来以工作为中心的人类文化也将彻底颠覆。
 
  机器变得无所不能
 
  曾经,机器被视作只能胜任自动售卖、流水生产线等机械重复的工作,而如今,家政机器人、无人飞机正在大举进军传统的人类职位,“机器人来了”不再是一句空话。
 
  怜悯心、理解力、语言交流和创造力曾被视作机器无法模仿的人类特质,牢牢守卫着一些只有人类才能完成的工作,例如收银、看病和教书等。然而,依照当前的技术发展态势,机器正变得无所不能。
 
  由于需要大量交流和分析判断,心理咨询是最不可能被电脑取代的工作。但有研究显示,当向一台电脑倾诉烦恼时,人们最可能讲实话,因为无须担心遭到道德评判。如今,谷歌在线回答的某些问题已经涉及心理咨询领域,虽然还不足以令心理医生下岗,但已经说明技术可以轻而易举侵入曾被视作只有人类才能做的工作领域。
 
  苹果2005年发布首部智能手机时,没人想到一个出租闲置房屋的应用程序Airbnb竟会威胁大量旅店职位。就在几年前,也没人敢想象,谷歌设计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会问世,最终可能威胁成千上万职业司机的生计。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在2013年预言,未来20年内美国近半数工作将由机器人完成。
 
  技术进步虽然也会创造新的工作,但远不足以弥补因此丧失的就业机会。1993年至2013年,美国新增工作岗位只有5%源自电脑、软件或通信等高技术行业,同时每10个就业者中有9个仍然在从事100年前就存在的职业。
 
  技术发展推动的新产业更高效,对劳动力需求更低。正如经济历史学家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所指出:“人类早晚会没有工作。”
 
  全职岗位越来越少
 
  技术对就业构成的威胁像温水煮青蛙,短期内不会突然出现30%或50%大规模失业,但随着制造成本降低,机器将顶替更多工作岗位,就业市场上可供选择的职位、薪酬将逐步减少,全职工作越来越少。
 
  随着机器的推广应用,由人类劳动力创造的生产力增长份额正逐步缩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付薪岗位占美国经济比重持续下降,如今已达到自政府60年前开始检测该趋势以来的最低水平。
 
  全球化曾被视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卢卡斯·卡拉巴布尼斯和布伦特·奈曼却认为,付薪岗位贡献的产出下降,至少一半由电脑普及造成,因为这取代了劳动力,削减了工作岗位。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是1964年全美最有价值的公司,按当今标准计算价值2670亿美元,当时雇有75.8万名员工。如今的信息技术巨头谷歌价值3700亿美元,但旗下雇员不过5.5万名,只及美国电话电报公司鼎盛时期的十分之一。
 
  技术进步淘汰了一批最适合男性就业的工作岗位。自2000年以来,美国减少了500万个机械制造岗位,降幅达30%,壮年美国人(25岁至54岁)就业比例也大幅下降,尤其是男性。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失业且没找工作的美国壮年男子比例翻番,如今每6名美国壮年男子就有一名失业或没有工作。
 
  经济学家泰勒·考恩认为,这是衡量美国劳动力衰败的关键性数据。壮年男子无须照顾家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理应全部在岗就业,然而还在工作的男性越来越少。
 
  年轻人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大学毕业生“亚就业”比例远远高于2008年甚至2000年水平,干的都是不需要大学学历的工作。
 
  更糟的是,这种“非大学生工作”的职位正从较高工资滑向低工资。大学毕业生以前还能“屈尊”当个电工,现在只能跑堂、送外卖。
 
  越来越多美国人接受更高程度教育,但自2000年以来大学毕业生实际工资水平已经下跌7.7%。长远看来,就业市场上提供的工作岗位工资起点越来越低。
 
  引发心理文化崩溃
 
  世界没有工作,不仅是经济难题,还是文化挑战。自从工业革命以来,整个社会围着就业和工作转,当全职工作不复存在、人们大多处于亚就业状态,生活会是什么样?
 
  美国工业小镇扬斯顿是社会学家研究“工作末日”情景的绝佳范本。工业鼎盛时期,扬斯顿因为镇上的炼钢厂而繁荣一时,无论房屋所有率还是中等工资水平都领先全国。然而,自从1977年最后一个车间关闭后,扬斯顿一蹶不振,成为失业和下岗的代名词。5年内,全镇损失5万个工作岗位和13亿美元制造业工资收入。
 
  大规模失业彻底改写扬斯顿的面貌,经济萧条取代昔日的繁荣,整个城镇陷入心理和文化的崩溃。抑郁症、家庭暴力和自杀蔓延,镇上的精神疾病收容中心数量10年内增长3倍。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扬斯顿一举建造4座监狱,而同期兴建的工程寥寥无几,只有一座纪念钢铁制造业的博物馆。
 
  “扬斯顿的故事就是美国的故事,它显示当工作没了,一个地方的文化凝聚力也就毁了。”州立扬斯顿大学劳动研究教授约翰·鲁索说,“文化崩溃比经济崩溃更严重。”
 
  大部分人为了生计而工作,但也从中收获了其他,例如与他人发生关系,甚至发现自身存在的意义。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大规模失业造成的损失远不止经济层面。
 
  失业者有大把时间,按理说可以把生活过得丰富多彩。然而各种调查发现,失业者最容易感到与世隔绝,大部分男性失业者靠看电视、上网和睡觉打发时间。即使不忙着找工作,他们也很少与朋友往来或培养新的兴趣爱好,成天宅在家里。
 
  失业人群更可能患身体或精神疾病。有研究显示,与丧失亲人相比,从失业打击中恢复更困难。例行琐事、转移注意力和制定每天目标都是帮助人们从情感创伤中恢复的良方,但对失业者都没有用。
 
  “这是一种地位的丧失,让人周身不爽、士气低落,从精神和身体都反映出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健康教授拉尔夫·卡塔拉诺说。
 
  相关链接 “后工作主义者”看好人类未来
 
  也有一小群被称作“后工作主义者”的作家、经济学家和学者看好未来,认为机器人应用是件好事,让人类免于繁杂、无趣的工作,而专注于有意义的创造性生产。
 
  美国作家皮特·弗拉赛在新书《四个未来》中探讨机器自动化将如何改造美国。他指出,许多人迫于生计而工作,最后工作却成了生活的意义,可谓本末倒置。“未来物质极大丰富时我们不会这样,而会想办法提高效率、免于被雇用工作。”
 
  艾奥瓦大学历史学家本杰明·亨尼克特认为,美国文化过度强调工作的重要性,不少人为工作而工作,并不享受其中。“目标、意义、身份认同、成就感、创造力和自主权,这些有利身心健康的因素,在普通工作中几乎空白。”
 
  他相信,在后工作时代,人们愿意花更多时间照顾家人或改善邻里关系,而不是一心扑在事业上,因为前者显然更有意义,更让人自豪。
 
  后工作主义者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显然基于一个理想社会:人们无需为生计发愁,彼此也没有竞争和攀比。
 
  社会学家认为,随着技术进步,人们在虚拟世界的存在将和现实生活一样丰富多彩。相比看电视打发时间,上网、登录社交媒体和打电子游戏能让失业者更有成就感,并加强与他人联系。
 
  斯坦福大学传播学教授杰里米·贝勒森指出,不要小看电子游戏中的角色扮演,这不仅满足了玩游戏者当主角的愿望,也教会人体察人心和其他社交技能。
 
  互联网和创意工具的普及令更多人参与文化创作,每天视频网站YouTube有40万小时视频上传,社交网站脸书有3.5亿张照片发布。社会学家认为,后工作时代最理想的状况是消费与创意结合,经济的瓦解会给艺术家、作家更多时间,让他们潜心创作,普通人也能借助技术手段参与文化生产。
 
 

中华压铸网

线上服务:资讯,订单,人才,行业报告

线下服务:会展,考察,培训,技术咨询

ID:cndcyz

中华压铸网公众号

国内压铸行业颇具影响力一站式服务平台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付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