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企业老总共话“新常态”
“未来3~5年汽车行业仍将持续低速发展的‘新常态’,这是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应对困难、实现转型升级是当前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7月4日下午,在由中国汽车报社主办的“中国自主汽车零部件发展战略恳谈会”上,与会嘉宾提出了这样一个重要话题。
这一天,陕西法士特、深圳航盛、中航工业、浙江力邦合信、江苏超力、江苏龙蟠、安徽全柴、浙江亚太、诸城义和、南京奥特佳、锦州万得、龙城精 锻、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共13家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老总参加了此次会议,并针对“新常态”下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的现实困难和突围路径进行了讨论。
除汽车零部件企业老总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产业政策研究 中心主任黄永和,以及春晖资本董事长汪大总,《中国汽车报》社有限公司总经理辛宁、中国汽车报社副总编辑孙勇等行业专家也到场献计献策。
综合来看,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领导一致认同,虽然当前形势很艰难,但一定要有信心,戒除浮躁,耐住寂寞,静下心来扎扎实实搞研发、搞创新。虽没有华丽的辞藻,但他们用最真实的声音,来警醒和激励众多正在转型的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
承认差距直面“痼疾”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汽车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高增长不再,微增长都难以维持,市场下滑趋势明显。汽车零部件行业面临的形势 更加严峻,外资零部件强势布局,长驱直入,自主品牌零部件多处失守,生存艰难。辛宁说,没有强大的汽车零部件就没有中国汽车强国的实现,在由制造大国向制 造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认真梳理当前面对的现实困难、找准方向并确立发展目标、探索有效的发展路径,是及时且必要的。
浙江力邦合信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忠华率先发言,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本就薄弱,与外资零部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目前自主品牌整车企 业又大量采用外资零部件为自己“贴金”。因此,他认为,当前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生存非常之艰难,未来五年将是非常艰难和关键的五年。
风雨30年,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研发投入少、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缺失、基础材料和基础工艺落后、技术人才匮乏等 问题,这些都是我们不能忽视的痼疾。“外资背景零部件企业数量占规模企业数量的20%,而市场份额占据了70%以上,中资零部件企业仅占市场份额的 30%,并且呈现下降趋势,其中90%的产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值得注意的是,汽车电子、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等高科技领域,外资占市场份额的90%以上。” 叶盛基以数字形象说明了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正逐渐被边缘化的事实。
耐住寂寞强基固本
面对困难怎么办?如何突围?
对此,与会企业老总一致表示要有清醒的认识。地基不稳何以建高楼,身处困境,我们要直面困难,努力夯实基础,练好内功。
陕西法士特传动集团董事长李大开表示,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零部件企业要耐得住寂寞,扎扎实实夯实基础,将来在国际市场上才能与国际企业同台竞争。
确实,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但进攻的前提是有信心和能力打败对方,要具有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数十年卧薪尝胆最终打败吴王夫差那样的精神。古语云:天时地利人和。成功也离不开好的机遇,对自主汽车零部件企业而言,机遇是与挑战并存的。
与会专家认为,在汽车行业“低碳化、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下,蕴藏着许多汽车零部件的发展机会。南京奥特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钱永 贵认为,虽然当前市场需求不断减少、行业竞争加剧,使得零部件企业备受压力。但积极走出去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这是自主零部件企业的发展机会。
此外,在国家推行“互联网 ”和工业4.0的大背景下,“零部件企业要抓住工业4.0和两化深度融合的机会,朝着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强化 精细管理。同时,积极拥抱互联网,学习互联网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思维,真正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销售创新。”深圳航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杨洪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