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7月底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6944亿元,比年初增加1024亿元,连续11个季度上升;不良贷款率为1.08%,比年初上升0.08个百分点。
东部高于西部
从已经公布上半年银行业资产质量的各省市数据来看,东部地区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往往高于中西部。
根据银监会数据,浙江地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在2012和2013年均位居全国第一。浙江银监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1356亿元,比年初增加156.7亿元;不良贷款率1.96%,比年初上升0.13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浙江省银行不良贷款延续了去年的上升趋势。2013年末,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1199.7亿元,比年初增加248.2亿元;不良贷款率1.84%,比年初上升0.24个百分点。
就山东而言,今年上半年,山东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815.37亿元,比年初增加167.31亿元,不良贷款率1.57%,比年初上升0.22个百分点。
对比去年上半年,今年上半年山东省新增不良贷款余额已接近去年同期5倍。去年上半年,山东省不良贷款比年初增加34.15亿元,不良贷款率1.58%,比年初下降0.03个百分点。
广东银行业不良贷款在持续多年“双降”的局面之后,重回上升通道。今年上半年,广东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36%。2012年末,广东省银行业不良贷款率1.34%,2013年末进一步降低至1.21%,而今年一季度末回升至1.29%,上半年则回升至1.36%。
虽然中西部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往往低于东部,但部分省区依然呈现双升局面。
6月末,广西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93.65亿元,比年初增加36.72亿元;不良贷款率1.26%,比年初上升0.15个百分点,呈现“双升”局面。
此外,6月末,新疆辖内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155.04亿元,较年初新增14.3亿元,同比增长9.2%;不良贷款率1.35%,较年初上升0.01个百分点,同比上升0.11个百分点。上半年,贵州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50.24亿元,较年初也增加1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31%。
在已经公布上半年数据的10个省份中,仅西藏不良贷款继续“双降”。6月末,西藏区域内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7.49亿元,比年初减少0.2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55%,较年初下降0.18个百分点。
根据银监会2013年年报,去年末,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不良贷款均出现“双升”。东部地区不良贷款余额为3931.2亿元,同比增加786.8亿元,不良率为1.12%,上升0.1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不良贷款余额为894.5亿元,同比增加167亿元,不良率为0.99%,上升0.04个百分点。而西部地区不良贷款上升速度则相对缓慢,去年末,西部地区不良贷款余额为663.4亿元,同比略有增加14.9亿元,不良率为0.67%,同比下降0.01个百分点。
制造业房地产仍是主要风险行业
7月底,银监会曾表示,要严格控制信用风险扩散,重点监控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产能严重过剩领域,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近日撰文称,部分行业风险暴露,企业间互联互保融资问题严重,加速风险蔓延。如受长三角地区钢贸事件影响,随着行业持续状态低迷的时间拉长,珠三角等地区的钢贸企业信贷风险开始显现。
阎庆民表示,房地产风险是造成银行不良贷款上升的主要原因,不良贷款的形成将严重制约银行对实体经济支持的有效性和持续性,要加快核销不良贷款。
以福建省为例,福建银监局2013年年报显示,2014年将防控重点领域信用违约风险,包括加强企业过度授信风险管控、进一步防控钢贸行业授信风险、缓释平台贷款风险、严控房地产贷款风险、防化产能过剩风险等方面。
值得关注的是,银行不良贷款的增长为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提供了重要的利润来源,处理不良贷款正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主业。此前,中国华融、中国长城等资产管理公司均披露了其上半年业绩情况,盈利能力进一步加强。其中,中国华融实现集团拨备前利润118.04亿元,同比增长57%;中国长城集团(300089,股吧)实现考核利润56亿元,同比增长45%。
“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受经济下行风险影响显著,导致这些行业的信贷风险逐渐暴露,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的规模更大,也是东部地区不良贷款规模和不良贷款率都较高的重要原因。”一名银行业分析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银监会2013年数据就曾显示,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是不良高发的三大行业。2013年末,这三大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2149.8亿元、1700.4亿元、263.9亿元,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79%、2.1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