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管理大师德鲁克指出,任何有勇气面对决策的人,都能够通过学习成为一名企业家,并表现出企业家精神。在他看来,德国教育家洪堡(1767~1835)就是教育领域企业家精神的代表。洪堡改革了普鲁士的教育制度,让所有阶层的子女都有相同的机会接受教育。洪堡在1809年创办的柏林大学,将大学定义为“变革领导者”,成为现代大学的雏形。洪堡的想法半个世纪后漂洋过海到美国,促进了一大批杰出的大学校长创建各种类型的大学,包括针对已有工作经验人士的大学。
在医院领域,很多案例也能体现出企业家精神。18世纪末,现代医院首度在爱丁堡和维也纳出现。19世纪,各类社区医院在美国出现。20世纪初,大型专业化中心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出现了医疗保健中心和专业化治疗中心。所有这些,都和那些开创者与创新者相关。
在公私合作的第四部门,例如政府以竞标形式将某项服务(如消防、垃圾清理、公交运输)外包给私营企业经营,也有企业家精神发挥的空间。
在德鲁克的理论中,举凡能承担风险、创新方法、整合资源的负责者,都具有企业家精神。
松下幸之助曾把从商者的成长分为三个境界:一是创业家,二是企业家,三是事业家。他说自己从65岁开始才进入了事业家的境界。什么是事业家?“就是你要有一个超越了眼前战略和利益的愿景。”
今天的社会中,一提到企业家,似乎就是“老板”、“所有者”。而事实上,大量具备企业家精神的人,是在政府、社会、各种专业领域兢兢业业、不断创新、充满事业心和责任感、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从业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称他们为“事业家”。
可惜的是,由于把企业家和owner(所有者)简单等同,导致相当多人的意识是,如果没有所有权(ownership),工作就不属于自己,就是简单打工,或相当于“临时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骑马找驴,捞够现在哪管将来,都是临时工想法。
笔者尊重临时工这项职业,但希望“临时”只是一种时间界定,而不是一种职业心态。我们需要更多的事业家精神,而不是临时工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