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零件的加工,一个总的指导思想是针对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形状,不同的技术要求进行适应性加工,它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可通过对加工的控制,达到好的加工效果。根据零件的外观形状不同,大致可把零件分三类:轴类、板类与异形零件,其共同的工艺过程大致为:粗加工——热处理淬火、调质——精磨——电加工——钳工表面处理——组配加工。
1、零件热处理
零件的热处理工序,在使零件获得要求的硬度的同时,还需对内应力进行控制,保证零件加工时尺寸的稳定性,不同的材质分别有不同的处理方式。随着近年来模具工业的发展,使用的材料种类增多了,除了Cr12、40Cr、Cr12MoV、硬质合金外,对一些工作强度大,受力苛刻的凸、凹模,可选用新材料粉末合金钢,如V10、ASP23等,此类材质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良好的组织状态。
针对以Cr12MoV为材质的零件,在粗加工后进行淬火处理,淬火后工件存在很大的存留应力,容易导致精加工或工作中开裂,零件淬火后应趁热回火,消除淬火应力。生产中遇到一些拐角较多、形状复杂的工件,回火还不足以消除淬火应力,精加工前还需进行去应力退火或多次时效处理,充分释放应力。粉末合金钢的造价较高,但其性能好,正在形成一种广泛运用趋势。
2、零件的磨削加工
磨削加工采用的机床有三种主要类型:平面磨床、内外圆磨床及工具磨具。精加工磨削时要严格控制磨削变形和磨削裂纹的产生,即使是十分微小的裂纹,在后续的加工使用中也会显露出来。因此,精磨的进刀要小,不能大,冷却液要充分,尺寸公差在0.01mm以内的零件要尽量恒温磨削。由计算可知,300mm长的钢件,温差3℃时,材料有10.8μm左右的变化,10.8=1.2×3×3每100mm变形量1.2μm/℃,各精加工工序都需充分考虑这一因素的影响。
加工过程中,头架及顶尖相当于母线,如果其存在跳动问题,加工出来的工件同样会产生此问题,影响零件的质量,因此在加工前要做好头架及顶尖的检测工作。进行内孔磨削时,冷却液要充分浇到磨削接触位置,以利于磨削的顺利排出。加工薄壁轴类零件,最好采用夹持工艺台,夹紧力不可过大,否则容易在工件圆周上产生“内三角”变形。
3、电加工控制
现代的模具工厂,不能缺少电加工,电加工可以对各类异形、高硬度零件进行加工,它分为线切割与电火花二种。
慢走丝线切割加工精度可达±0.003mm,粗糙度Ra=0.2μm。加工开始时,要先检查机床的状况,查看水的去离子度,水温,丝的垂直度,张力等各个因素,确保良好的加工状态。加工中处理应力集中的方法,可运用矢量平移原理,精加工前先留余量1mm左右,预加工出大致形状,然后再进行热处理,让加工应力在精加工前先行释放,保证热稳定性。
电火花加工先要制作电极,电极有粗、精之分。制作电极时,需要计算电极的间隙量及电极数量,当进行大面积或重电极加工时,工件和电极装夹要牢固,保证具有足够的强度,防止加工松动。进行深台阶加工时,对电极各处的损耗及因排液不畅引起的电弧放电,要予以注意。
实践证明,良好的精加工过程控制,可以有效减少零件超差、报废,有效提高模具的一次成功率及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