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引入工业机器人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长安便引入一批涂装、焊接机器人,开启了汽车工业自动化发展的探索道路。但是真正大规模使用机器人,是2000年茶园的第三工厂。“我们引入近20台德国库卡的点焊、弧焊等机器人,创造一条自动化的焊接生产线负责长安之星的加工。”张劲松说,当时长安的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单线年产达到了8万辆,产能是过去的八倍。
2005年,长安渝北工厂投产,长安机器人使用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长安在车间里,一次性引入了德国库卡、德国杜尔、日本发那科、瑞典ABB、日本安川等100多台多国机器人团队。虽然每台机器人雇员的成本在200万元,但机器人在效率和品质保证上的优势最终回报了长安汽车。
这个效率是立竿见影的。2005年,长安的产能扩大至18万辆,如今产能达到42万辆。张劲松说,目前,在渝北工厂其多国机器人联盟的数量已经接近300台。
自动化率要达到70%
长安曾经算了一笔账。如果按一个人每年成本10万元算,一个机器人能够节约3个人,部分生产线效率能提高70%。按每天两班计算,一台机器人一年相当于节约了60万的人力费用。算上设备维护、技改等支出,基本上4年左右就能收回成本,而机器人的使用寿命一般为10—15年。
为什么最终选择机器人?张劲松说,一方面是由于市场竞争对于汽车产品的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让他们趋向于选择对产品质量更能够把控的机器人。同时,人力成本增加成为了他们选择机器人的主要因素。
下一步,长安要让鱼嘴的千亿汽车城工厂自动化率与合资品牌对标,达到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