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此前取得的内部备忘录显示,诺基亚手机业务此后将更名为“微软移动”。诺基亚仅保留部分地图、网络通信设备等部门,微软将会接手其的智能手机和智能设备业务,Nokia.com网站,以及诺基亚在社交媒体上的发言,期限长达一年。
这场世纪并购幕后,许多诺基亚员工却油然升起一种被背叛的心情,并把手机当成了发泄工具。
一位诺基亚的美国员工告诉腾讯科技,当微软宣布正式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时,一群诺基亚芬兰总部的员工为了表达愤怒,拿着电钻朝着自己的Lumia手机死命地钻。“好笑的是,诺基亚的确耐用,用电钻钻了都没事,直到钻到电池部分才开始冒烟。”
“我听到这个消息后,实在不想见到、也不想摸到自己的Lumia手机,我把它丢到了床边的一角,从抽屉里翻出很久以前的N9旧手机。”这位匿名员工形容,“就像自己被强暴了,还得天天对着强暴你的人,我实在办不到。”
硅谷桑尼维尔(Sunnyvale)诺基亚总部的手机部门员工,将在同一天告别这栋诺基亚大楼,下周一开始将正式在不远的微软大楼工作。虽然离旧办公室不远,但心情已然是天壤之别。
微软总律师布来德.史密斯(BradSmith)同时披露自从去年九月公布收购计划之后,这几个月来所谈的额外细节,多数包括幕后的人事安排及制造生产细节。
据内部员工透露,诺基亚智能手机仍然会保留诺基亚的名称,并持续销售以诺基亚命名的智能手机。至于内部员工私下称为"笨蛋手机"(Dumbphone)的非智能手机,则会以诺基亚的品牌继续销售,最长十年。
诺基亚员工的惆怅难消
根据合约,诺基亚CEO埃洛普(StephenElop)将转移到微软位于华盛顿州的瑞蒙德市(Redmond)的美国总部上班,主导微软硬件部门。埃洛普将成为替新东家微软效力的大约32,000名诺基亚员工之一。
这名匿名员工称,自己所属的AdvanceTechnology部门,主要就是手机业务,现在主业没了,这个部门存在的意义也不大。他透露,现在留下来的员工多半都是拿着工作签证、走不了的外国人,那些不用担心换工作就必须离境的美国籍员工,早就走的一个也不剩。
目前担任产品经理的他向腾讯科技表示,最让他气愤的是,公司完全不向员工透露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把我们当孩子一样看待”。他说,过去辛苦投入心力的项目,现在全部停顿,估计也不会重新运作,“你想想,过去半年的努力全部付诸流水,我去找工作时,也不能透露我到底做了什么,也没有任何成果能够向对方展示,那种无力感才最令人感到挫折。”
“当初我选择加入诺基亚时,是因为想做个面向消费者的产品。看到路上有人使用诺基亚手机时,我会有种莫名的骄傲,会觉得,嗯,这东西是我做的,心里也会很开心。”现在这种荣誉感将随着手机部门的并购彻底消失,“我留下来也没意义。”
他说,诺基亚当初选择微软成为合作伙伴时,有很多条路可走,像Android、MeeGo与微软的WP系统,可以三选二或全选,但偏偏诺基亚高层选择了只跟WP系统合作,导致完全受制于对方。
Windows手机即使在消费者市场仍然不如Android与苹果的iOS,但在开发者的心中有越来越看好的趋势。在微软最近的BUILD开发者大会上,公布了Windows8.1的更新版,加入了通知中心,以及数码语音助理Cortana,这个消息,无疑是为微软手机的生态系统打上一剂强心针。
微软同时也宣布微软通用应用程序,能够让开发者开发出一个单一应用,然后很轻易地就能推到Windows手机、PC与平板电脑上,让用户能购买一个应用,就能在任何一个平台上使用。
然而在诺基亚员工的心里,微软的WP系统无疑是压垮诺基亚的最后一根稻草。“为了迁就微软,很多我们想做的东西只因为他们说软件方面做不了,就得被迫全部放弃。由于微软系统根本没有驱动程序,每一个小零部件都得重写驱动程序才能用,浪费很多时间,这些因素上层根本都没有考虑到。”
微软与诺基亚的文化碰撞
起始于芬兰的诺基亚,一切都是以开源平台为本,“如果你想封闭某个东西,必须要有很强大的理由,才能说服高层。”
微软文化则是完全相反,“一切都是封闭的,如果你想开放,一定要有很好的理由才能说服公司。”
这样的文化差异,也让许多人才流失。许多人不愿意为企业文化完全相左的新东家效命。“很多分析家只看背后的销售数字、运营报表,他们看不到那些不在聚光灯下,然而对公司产品发展极为重要的工程师、研发人员,这些人走了之后,就永远不会再回头。”更糟的是,还会持续扩大成为连锁效应,“同一个圈子的朋友,听到我们被公司这么对待,还会有人想来这里应聘吗?”
当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在Windows手机上,另一个大问题仍然存在:二月底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全球移动大会上发布的Android系统的NokiaX手机,在收购完成后,前途是凶是吉?
诺基亚美国总部的员工也是讨论激烈,这名匿名员工说,“我觉得持续进行还是彻底放弃,两个做法都有很多理由可说,我自己希望这个项目可以继续。”
按照目前微软希望藉由不同设备拓展自己的市场,甚至推出iPad版Office的逻辑,很有可能让这个实验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