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盘面上看,最近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变现还是比较谨慎的,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此前快速走势的修正,表现了市场的观望态度。”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国际市场来看,近日美元和其他各主要货币的走势也都比较稳定。
不过,招商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分析指出,人民币汇率正从“区间+爬行”模式,向“区间+浮动”模式过渡。与之对应的,货币当局与市场的组合关系也将发生变化,央行的角色将从“价格制定者”转变为“价格监督者”。未来的6~12个月内,人民币仍有创新高的机会。
近期走势暂归平静
记者统计,若从今年1月14日算起,截至周四(4月3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 (询价)振幅为3.25%(1964点)。不过,在3月21日创出超过1年的新低(6.2370)之后,这一凌厉的贬值戛然而止,并一度出现猛烈的反弹。自3月26日以来,截至周四,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的日内波动均在200点以内。
“从盘面上来看,人民币最近一周的走势的确比较谨慎,这首先反映了经济基本面并不支持汇率的持续下跌,这也符合我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基本要求。”赵庆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不过这种横向波动只是暂时的,未来的波动性会更强。”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分析师中,多数认为人民币汇率难以持续贬值到6月份。东莞银行金融分析师陈龙表示,6月份美联储可能会加快退出QE的步伐,如果人民币贬值到6月份,就可能演变成趋势性贬值。若央行能让汇率维持在一定的区间内盘整,市场则会对人民币汇率均衡区间的位置形成一个新的认识。这对央行来说才是最好的,既可以挤出套利资金,又可以让长期的、投资于实业的资金留在境内。
赵庆明告诉记者,接下来人民币即期汇率很难突破6.25的整数关口。
人民币汇率仍可能“破6”
在刘东亮看来,2月下旬之后,特别是3月扩大人民币波幅限制之后,人民币汇率正从“区间+爬行”模式,向“区间+浮动”模式过渡。
“在"区间+爬行"模式下,以中间价为基准,汇率只能在上下1%的狭窄区间内波动,且货币当局会积极对汇率进行干预,因此,货币当局成为事实上的价格制定者,汇率波动率很低。”刘东亮表示。
刘东亮在最近的分析报告中还表示,在“区间+浮动”模式下,中间价仍为基准,汇率波幅扩大到上下2%,货币当局退出常态式干预,市场对价格的影响力明显上升,由于市场与货币当局均为价格制定者,汇率波动率显著加大。
刘东亮表示,上下2%的波幅,意味着每天有4%的波动区间,这可以满足绝大多数情况下汇率的定价需求。理论上,在4%的波动区间内,货币当局可以放任市场自由波动。不过,货币当局对汇率波动仍会有容忍底线,这个容忍度可能较之前大幅提高,但不代表能够容忍无序波动,假如人民币出现连续的涨停或跌停,或者在某一阶段急速升贬值,都将引发央行入场干预。央行的角色,将更多地从“价格制定者”转变为“价格监督者”。
“毕竟中国的汇率市场并没有完全的市场化,仍然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所谓的管理就是由央行来管理,而管理的目的就是要维持汇率的稳定。”赵庆明告诉记者。
刘东亮认为,短期来看,人民币汇率走势主要取决于美元的变现、经济数据,以及货币当局的喊话;中期而言,人民币与美元的实际利差仍会维持在有吸引力的水平上,这决定了人民币在中期内仍有较强的升值动力,预期人民币在6~12个月之内仍有3~5%的升值空间,即仍有创新高的机会;在6~12个月之后,中美货币政策可能都会出现变化,中美之间的实际利差可能会逐渐收窄,人民币的升值动力将趋于弱化。
赵庆明也认为,整体而言,人民币汇率在今年年内升值3~5%还是有可能的,并且还有“破6”的机会。长期来看,人民币仍然有一定程度的低估,汇率市场化意味着未来还会继续升值。
不过,赵庆明同时指出,美联储退出QE以及明年可能的加息,并不必然导致美元会上涨。实际上,在美国宣布缩减QE之后,美元并没有大幅上涨,对有些货币甚至出现是下跌的,美元指数的表现也是偏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