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与房地产市场不同的是,在汽车(行情专区)行业,进、出口企业却面临着截然不同的局面。在人民币贬值的作用下,令本已受到冲击的进口车企更加的焦头烂额,但对出口车企却是利好。
汽车行业喜忧参半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人民币汇率自2005年来一路向上,但在今年2月起却开始“掉头向下”。人民币兑美元近日跌破6.2元的临界点,截至3月20日,今年来人民币已贬值约2.8%,几乎回吐了去年的所有涨幅。
“汇率波动对我们的冲击立竿见影,最近因人民币贬值已影响两个客人流失。”广州一家超豪华车4S店负责人周民(化名)称,有两名客户都准备购买售价为1259万元的限量版迈凯轮P1,正要下单时赶上人民币连连贬值,一下让购车成本增加了30万元左右。原本澳门地区的车价就比内地的低,汇率浮动拉大了两地同款车型的差价,导致这两名客户打了“退堂鼓”,直接跑到澳门下单。
周民称,他所在4S店里的超豪华车一个月的销量为1~2辆,业绩好时最多也就4辆,这次的人民币贬值一次就冲掉该店一个月的业绩。“进口车生意越来越难,在广州限牌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加上人民币近段时间大幅波动,越来越多购车消费者都处于观望状态。”
报道还表示,从事超豪华车销售已超过十年的周民感叹称,进口车利润越来越薄,十年前一辆售价100万~200万元的保时捷,经销商的利润就超过50万元,现在卖出一辆400万元上下的迈凯轮MP4-12C,利润也就20万~30万元。今年来人民币贬值,一辆车被蚕食掉的利润就高达10万元左右,超豪华车不像其他大宗商品贸易,往往不会采取远期锁汇这种模式规避汇率风险。
“超豪华车销量少,因此销售成本居高,例如店租一个月开支就需要40多万元,加上人工成本等,一个月要卖出3辆车左右经营成本才能持平。”周民说,近年来,尽管人民币一直升值,给进口车腾出一定让利空间,但随着竞争日益激烈,让利幅度加大,去年该4S店一辆车就让利30万元,进口车利润空间没有外界预测得那么大,整体销售利润还不如国内一些走量的汽车品牌。
人民币扭头贬值,让进口车尤其是价值高的超豪华车普遍受到较大影响。周民还反映,他所在的经销商集团旗下另一家4S店内的布加迪威龙品牌受到的影响更明显。超豪华车一般采取定制的方式,从客人下单到提车大约需要半年时间。售价3800万元的布加迪威龙,有客人是去年下的订单但最近才能提车,经销商因为人民币贬值一下少了100万左右的利润。“现在新订单,消费者很难接受加价,一般也只能由经销商在原有的利润空间里做出让利。”
而不仅是整车进口受到人民币贬值影响,汽车零部件进口同样受到冲击。报道还援引一家合资车企负责人介绍表示,公司有部分零部件依靠进口,而汽车产品主要在国内生产销售,人民币贬值增加采购成本,估计到年底结算时,预期的利润将会有所减少。
不过,南方日报对此也援引汽车分析师张志勇分析称,一般来说,人民币贬值的基本影响是:出口上升,进口下降,对外投资下降,外商投资上升。对于汽车业来说,人民币的贬值趋势有望为汽车出口的回升创造有利时机。
报道表示,去年以来,中国汽车品牌在国内市场份额持续下滑的同时,出口也再度遭遇“滑铁卢”。2013年,中国汽车整车共出口94.81万辆,同比下降6.59%,未能守住上一年创下的百万辆出口纪录。
汽车出口下滑趋势今年以来仍持续。2014年2月中国汽车出口量为5.37万辆,比上月下降21.7%,比上年同期下降19.8%。而1月份,中国汽车出口比上月下降17%,比上年同期下降7%。
张志勇认为,中国汽车出口下降的原因有很多,人民币此前多年的不断升值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中国汽车出口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价格,但是2010年下半年开始的长达3年多的单边人民币升值,让中国汽车出口面临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一辆中国汽车目前在海外市场的价格将比2005年高出了2000美元,升幅达到三成以上。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必然大打折扣。
因此,海外市场汽车产品价格的不断提高,应该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出口海外市场的障碍之一。“但是,目前连续的人民币贬值如果能够成为长期趋势,那么中国汽车出口就有更多的可能恢复以往的增长态势。”
报道还表示,这一判断也可以从日本汽车的经历中得到印证。由于日元的贬值,以出口为主的马自达去年减轻了财务压力,在新产品的带动下结束了为期四年的亏损,全面恢复盈利。
不过,人民币贬值趋势也将提高中国在海外汽车产业投资的成本。张志勇认为,人民币贬值将使得中国资本在海外的投资收购遭遇更大的财务困难,从而降低收购投资的机会。
持续贬值或将遏制房价上涨
而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车企意外,人民币贬值对于房地产市场也有着一定影响。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对于春节前后在海外市场融资的房地产企业而言,早已预料到了人民币贬值的必然性。从去年年中开始,QE退出的大幕拉开,人民币进入贬值通道只是时间问题。从去年年底开始,绿地、万科、恒大、万达、招商等大型房企纷纷加快融资步伐,颇有“偏向虎山行”的架势。
报道援引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分析表示,房企空前重视资金安全,意图通过融资来增强在一二线城市土地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年初国内传出各银行(行情专区)收紧房地产信贷、局部市场降价现象,也对资金链的安全提出警示。由此使得房企越来越未雨绸缪,储备“过冬”资金。
“即使人民币有所贬值,海外融资的成本仍然低于国内融资。”一家在港上市的房企负责人表示,房企海外融资的平均成本在4%-8%的区间内,资质较好的房企海外发债成本通常在4%左右,与国内其他渠道融资相比,成本要降低一半,甚至更多。
上述负责人称,企业从去年年末启动海外融资,很大程度上是在追赶时间差。一方面,经过2013年的旺盛销售,2014年市场遇冷已成共识;另一方面,在美国QE逐步退出之后,人民币尚未迅速进入贬值通道。因此,2013年末是启动融资相对理想的时点。而进入2014年以来,国内楼市风险凸显,部分在港上市的房企遭遇较低认购,即说明融资环境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