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美国的经济危机不过是世界危机的第一阶段,是经济中的一部分过度储蓄和另一部分债务积累导致的。两年之后进入了第二阶段,投资者因为欧洲债务危机而纷纷放弃西班牙等国家。
2月,观察到发展中国家的证券和债券市场出现暴跌,这是危机的第三阶段,很有可能情况会进一步恶化而不是改善,因为仍然缺乏可持续的需求。
过去20年来,收入不平等现象不断加剧,已经达到史无前例的水平。此外,在这一时期,一些国家通过降低工资水平来推动本国的就业,特别是中国和德国。
这两个因素对需求产生了同样的影响:富人和政府的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小,导致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大幅度降低。换句话说,储蓄在经济中所占比例增加了。
多年以来这种情况被掩盖住了。随着世界储蓄的增长速度高于生产性投资,多余的收入就流向了全世界的证券和房地产(行情 专区)市场,造成了这些市场的繁荣景象。上升中的市场让人们感觉自己变得更富有了,于是美国和南欧等国家的中产阶级家庭就掀起了一股消费浪潮,使自己负债累累。
这就是危机之前的世界调整供求关系的方式。但这种情况不能持久。到了2007年和2008年,债务本身变成了一个大问题。全世界的消费者已经不愿或者不能购买工厂生产的所有商品了。由于支持继续消费的贷款不足,平衡供求关系的唯一办法就是减少产量,导致企业关停,劳动者失业。
这就是发生在西方但没有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的真实情况。起初穷国似乎对危机是免疫的,但那是因为这些国家正处于自己的消费狂欢期。廉价资金和大量的剩余收入造成中国和巴西等国的本地投资增长。资金开始投入造船、矿业设施和提高生产能力等方面,但那里同样出现了一片片的空置楼宇。
这的确创造了就业,但也造成了更多的浪费。发展中国家申请更多的贷款来增加投资,特别是在原材料(行情 专区)方面。在世界消费仍然疲弱的情况下,这样的投资带来的是制造业、矿业的产能过剩和基础设施的闲置。发展中国家现在面临的是富国低消费和本国高负债的致命结合。
要想使世界重获强劲的增长,必须改变两件事情。首先,德国和中国这样的国家应该采取措施提高家庭收入。其次,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德国和中国应该采取措施纠正收入不平等现象。这两个步骤将有助减少储蓄和增加消费。
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币值和股市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内有所回升,但如果不进行严肃的结构改革,这种复苏就不会持续下去。世界经济危机仍在肆虐,但现在轮到发展中国家来为世界收入不平等付出代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