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模具产业的转型升级已经是业内老生常谈的话题了。然而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国内模具产业优势的逐渐弱化,其已经进入了一个深度转型的调整期。
最新公布的6月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指数较上月均有所回落,小型制造业企业PMI连续15个月位于临界线以下,引发了不少人对中国制造的担忧。“我们既要密切关注全球制造业竞争的新动向,采取积极措施优化信贷支持、减轻企业负担,又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制造正在步入深度转型调整期,没有一些企业经营困难或压力增大等‘阵痛’,反而是不正常的。”在金模网CEO罗百辉看来,中国制造在世界市场地位和作用正在悄然变化,转型升级大势已无可逆转,建议政府应该敢于放手,容忍制造业增速的合理下降,容忍一些落后企业倒闭、破产,使政府能把更多精力放在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更多地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抑制和淘汰过剩落后产能,让先进产能的作用发挥出来,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加快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才是利长远的抉择。
制造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我国经济过去30多年实现高速发展,与其壮大兴盛有着直接关系。然而,今日中国制造在世界市场的地位和作用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转型升级大势已无可逆转。
众所周知,近年来在业内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模具产业的转型升级已经初见成效。国产模具在质量、技术上都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就和进步。随着模具产业转型升级的逐渐深化,行业难免的会出现一些“阵痛”。比如在新技术替代老技术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新老技术并存的现象。专家表示,这种“阵痛”对国内模具产业来讲是挑战,更是机遇。经历了这个阵痛期,我国模具产业将会走得更扎实稳健。金模网CEO罗百辉指出,中国模具制造原先赖以取胜的低成本优势日渐式微,进入到了一个成本不断提升的新发展阶段。有测算表明,近10多年,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增长4倍多。工资逐年递增是经济发展惠及百姓的良性结果,但对中国模具制造来说却意味着挑战。低成本所支撑的市场竞争力,随着成本提升势必降低。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一些劳动密集领域的跨国公司把制造环节向劳动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转移,已经说明了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