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为何一意孤行?
此前的5月24日,欧盟成员国曾就该案进行投票。当时,包括德国、英国等在内18个成员国反对对华征税,仅有4个国家表示支持,另有5个国家弃权。这样的“摸底”结果一度振奋了中国光伏界的信心。
对于昨日“欧委会不改意志地征税决定”,国内光伏企业也并未感到意外。正如晶科能源全球品牌总监钱晶所言,即便有欧洲企业和成员国对欧委会施压,从而使其重新考虑税率标准,但原则上“应该不会轻易取消双反的决定”。
这一初裁结果对于国内光伏企业而言势必是个不小的打击。英利绿色能源负责人昨日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该公司欧盟市场份额占到了40%多,是公司最重要的市场,“性命攸关的市场”。
不过,欧委会的决定也很可能损人不利己。去年10月,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对华太阳能光伏反倾销补贴终裁结果。如今,距离美宣布征收高达255%的关税已经过去大半年,但美国人的梦想并没变成现实。据媒体报道,美国太阳能工业协会的会长罗恩-雷施说,关税“对美国市场产生的影响很小”:既没有让太阳能电池的价格猛涨,也没有重振国内的制造基地。因为虽然从中国进口太阳能电池的速度大大放慢,但从亚洲其他地方进口的数量激增。而且,美国的太阳能企业去年还流失了大约8200个制造方面的就业机会。
多家光伏企业也曾在反对欧盟双反的联合声明中强调称,惩罚性关税有可能造成欧盟高达270亿欧元的损失并影响24万人就业。
中方能否力挽狂澜?
面对欧盟的决绝态度,国内光伏企业也不会轻言放弃。“毕竟最终的结果还没有出来,我们还会积极的呼吁欧盟委员会能够从长远角度出发,而不是为了简简单单地维护没有优势资源和竞争力的部分企业,损害了整个中欧贸易的大局。”上述英利负责人说。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初裁税率裁定之后,中欧双方还是可以继续接触和沟通,而前两个月以相对较低的税率向企业征收可以使中国企业遭受打击但又不至于破产,欧盟就想利用这两个月的时间抬高向中国的要求。
虽然,目前欧盟成员国的态度并不能左右欧委会执行初裁动议,但值得期许的是,到12月底的终裁时,成员国的态度将具法律效力,对终裁结果产生影响。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世贸组织研究院副院长屠新泉表示,现在来看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巩固这些欧盟成员国对反倾销税的态度,如果说确实能够争取到大多数的欧盟成员国反对反倾销税,还是可以取得一个很好的结果。
除了在积极争取让欧盟方面改变态度外,光伏巨头们也正在努力寻找自救之道。英利认为,为规避欧盟高额双反税的影响,在其他国家建立代工厂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现在该公司已经在东南亚一些资源比较不错且当地政府非常愿意合作的地方挑选好了厂址。”另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还有很多企业都开始瞄准新兴市场。
最坏的结果将是贸易战?
“事情走到这一步,爆发贸易战的可能性就很大了,中方也有必要增加对方的成本予以还击。”白明说,从近期政府层面的表态可以看出,态度也是很坚决的。欧盟的一些产品对于中国的依赖性很大,比如汽车、飞机、奢侈品、葡萄酒等,针对上述产品,中方都可以考虑对欧方公事公办,让他们的相关产业产生阵痛。但需要注意的是,中方在反制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自己的损失,避免伤及无辜,同时还要以符合WTO规则为前提。资深光伏专家孟宪淦也提出了这种担忧。在他看来,光伏双反是一个征兆,如果它解决不好,极可能扩及通信及其他领域。而如果中欧的贸易冲突升级,将会两败俱伤。
不过,中方对于避免贸易战的态度早已明确。此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曾表示,中方该说的都说了,能做的也做了,诚意已经充分展示了,接下来双方能不能好好坐下来谈,能不能谈得成,能不能避免贸易摩擦的扩大和升级,完全取决于欧方。同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期也两度就此案进行表态,称希望双方通过对话磋商解决贸易争端,而不是打贸易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