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华东地区模具工业持续飞速发展,平均增速在25%以上,总产值超过了400亿元人民币,各省在发展中也逐步形成了自身特色。比如浙江、山东、安徽以家电和汽车模具为主;福建以家电和鞋模为主;江苏、上海以电子和汽车模具为主;江西以轻工和航空模具为主等等。此中的共同点是大多省都在发展汽车模具,这就为我们形成华东模具大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合作基础。
华东各地区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经济相融、人缘相亲,几十年间不同领域的合作与交流营造了相通的人文环境。模具产业集群带动了区域经济,提升了同地区模具企业的竞争力。
比如从浙江余姚、宁海、江苏昆山等地模具园区的经营模式可以看到,为克服发展时间短和发展初期条件差等因素的制约,许多模具企业把有限的资金与技术集中投入到模具产业链或是整个生产行销过程的某个环节中,充分利用模具集群和模具分工的优势,通过外包进行资源整合与互补,达到了降低成本和缩短交货期的目的,从而壮大和发展了模具工业,这种实践也为我们形成大场积累了经验。
20世纪80年代,上海的模具技术工人支援了江浙地区的模具企业;90年代后期,江浙地区模具企业进驻上海,令上海模具工业在濒临萧条之际得以复苏,加上外资模具企业的技术导入,促成了上海模具工业的迅速壮大。可以说,上海模具工业也是华东的模具工业,这段历史也就为我们的大合作减少了区域间的行政壁垒和技术壁垒。
华东地区拥有一个共同的模具场。事实上,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正与南京汽车集团洽谈合并事宜,以期合理配置场资源,这预示着该公司的发展正在突破“上海”这个地域界限,将触角伸向其他省甚至是国外。目前,该集团在国内外投资控股的整车企业就分布在江苏仪征、广西柳州、山东烟台、青岛、辽宁沈阳、重庆,在海外还有韩国双龙等。
由于上海特殊的地理环境及其肩负建设“四个中心”的特殊使命,预计上海汽车工业同外省合作的专案会越来越多,涉及范围也将更为广泛,带动汽车模具场的不断扩张,从而对区域间的合作产生巨大推力。目前,华东地区模协联席会议已连续召开了13届,13年的交流已构造出一个高层次的协调平台,为华东模具大场奠定了组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