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报道的一组来自广州市经贸委的数据显示,今年1~3月,广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00.83亿元,同比增长11%,而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完成总产值却同比下降13.8%。随即便带来了一个问题,当作为广州战略性主导产业的汽车制造业开始面临增长困境时,这座城市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面对其他城市的竞争,自1989年起经济总量连续高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的广州,该如何接招?
其实,广州汽车制造业如今所面临的情况不难理解。去年开始的“钓鱼岛事件”使中日关系面临紧张的局面,受老百姓民族情绪的影响,日系车的销量也遭遇了“滑铁卢”。另外,广州自去年7月开始实施汽车限牌政策,也使广州的年汽车销售总量锐减一半。而作为日系车企大本营的广州,首当其冲地受到了直接的影响。这也不难理解为何自去年8月起,广州汽车制造业总产值已连续7个月当月负增长。
众所周知,汽车产业占广州GDP比重很大,在这样的局面下,广州政府依然敢于实行汽车限牌,似乎意味着政府对民生的重视高于GDP的增速。据了解,自2004年前后,汽车制造业和石化、电子信息成为广州的三大支柱产业,并保持至今。不过,广州去年在汽车限牌后也相继发布汽车产业扩张计划。按照规划,到2015年,广州汽车产能要从去年150万辆增加到450万辆,足足增加2倍,整个汽车工业总产值超要过6500亿元,比目前翻一番。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汽车制造业在广州市政府的规划中,依然是重中之重的支柱产业。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广州应以“汽车城”底特律的衰败为镜,首先,要避免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其次,当支柱产业汽车产业地位下降后,应想办法加以扶持,并努力形成新型的接替产业。所幸,广州市政府乃至广东省政府还是有高瞻远瞩的眼界,开始把目光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3月,广东出台《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计划到2015年,形成20万辆以上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并给予新能源汽车在办证“绿色通道”、税费减免等方面一揽子优惠措施。笔者有理由相信,本地市场的局限并不能束缚广州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在夯实了传统汽车产业在全国市场的地位后,广州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日后也将收获到“丰盛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