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下半年,重庆国扬控股斥资2100万元进入工业机器人行业。对于文江来说,这个时候非常合适。
作为全球著名机器人制造商德国库卡的中国战略合作伙伴,文江已经感受到了这一波机器人需求增长的提前到来。在文江看来,国外机器人的高昂价格给国内自主研发机器人的面世提供了机会。而中低端市场将成为国内机器人进入全球机器人市场的突破口。
去年下半年,曾经从事笔电配套、物联网及管理咨询的国扬斥资2100万元创建了重庆慧来智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正式进军机器人行业。
工业机器人不愁市场
对于文江来说,进入机器人行业并非贸然之举。早在3年前,他就开始关注机器人行业,并于2010年开始做德国库卡机器人的代理销售,但一年只能卖出10台机器人,每台机器人硬件和集成的价格在100多万元人民币。
2010年以来,劳动力成本猛涨,使得机器人需求量开始增加。2011年5月工信部又发布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划,机器人产业在中国迎来了战略性发展契机。
从2012年开始,国扬的机器人销量开始激增。文江说,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的半年时间里,公司在渝就已经销售了70多台机器人,目前重庆对于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已经呈供不应求的态势,“以库卡的KR210焊接机器人为例,基本是客户排队等(从德国本土制造到交付用户使用至少4到5个月)”。
2013年,慧来智能成为德国库卡在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通过代理库卡机器人,文江摸准了机器人行业的市场需求,看到了这个智慧产业的强大生命力,并开始自主研发工业机器人。
凭什么与别人竞争?
毫无疑问,对于工业机器人的自主研发将是慧来智能的发展重点。
在慧来智能位于北部新区的办公地点,文江向我们展示了一款库卡公司生产的机器人模型。与我们在动漫片里看到的机器人不同,眼前只是一只模拟了人手臂形态的机械臂。文江说,这款机器人将代替人工在很多恶劣的环境下工作。
从形态上讲,国产机器人和进口的并没有不同,然而从工艺和品质上来讲,二者的差距就十分大。文江称,目前,库卡已经生产出了业界最高、负载达到1300公斤的机器人,而国内的机器人在100公斤的样子。同时,库卡生产的机器人已经能够达到丝级的精度,国内机器人目前还无法企及。
那么国内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凭什么与国外机器人竞争?
价格成为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文江说,以压铸行业的机器人为例,国外机器人及其配套系统的价格往往高达百万元人民币,而目前国内自主研发的机器人价格只有进口的1/3。
还有不到3个月时间,重庆慧来智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一款工业机器人将下线。
“这是一款面向压铸领域的机器人,它将在恶劣环境下代替人工工作”,文江说,“这款机器人的价格,要比国外同类机器人便宜2/3”。
重庆企业跃跃欲试
然而仅仅依靠价格的优势,国产机器人很难撼动国外机器人在国内所拥有的市场。
据了解,目前国内机器人80%的市场份额控制在跨国公司手中,德国库卡、瑞典ABB、日本发那科、日本安川均已进驻中国;相比之下,国产机器人的占有率不足10%。
文江并不打算让慧来智能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在一“出生”时就与国外机器人正面交锋。他知道,这毫无机会。
文江说,目前,在应用机器人生产的行业中,汽车行业和电子制造行业占去了大半部分的份额。这两个行业对机器人的精度要求十分高,是国外品牌公司竞争的重要领域,国产机器人在这方面差距较大,参与其中的竞争胜算颇小。
文江把慧来智能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工作领域定位在干压铸行业的脏活、累活上。因为压铸行业对机器人精度要求较低,这对新入门的他们是个机会。
文江为我们算了一笔账:以压铸行业为例,在一个工序上一般需要4个人操作,一天轮班3次,就需要12人。如果每个人的薪资按年薪8万元计算,那么12个人每年的总支出就接近100万元。如果在这个工序上使用机器人,只需要一台就能完成12个人的工作,“除了第一次投入较大,用不了多久,用户挣的就是净钱了。另外一个关键问题是安全,老板最怕的是工伤,用机器人并无这方面的担心。”
文江对公司自主研发的机器人的运用前景持乐观态度。他称,目前已经有不少重庆工业企业与自己达成了意向,如果慧来智能的机器人能够达到工厂制造所要求的水平,将对这些机器人进行采购。文江预计,公司的未来产值达到4-5个亿应该不是难题。
文江:重庆国扬控股公司副总裁、重庆慧来智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