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正式发布了《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把整个工业作为规划对象,并由国务院发布实施的中长期规划。
《规划》在全面分析“十一五”工业发展成就和“十二五”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业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点领域发展导向和保障措施。《规划》的发布和实施,对于指导未来五年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我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内忧外患”凸显《规划》重要意义
“十一五”以来,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在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工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既有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深刻影响,也有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的紧迫要求,我国已进入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实现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
一方面,国际环境呈现新趋势。国际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深远,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能源资源、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有所加大;全球信息网络、生物、可再生能源等新技术正在酝酿新的突破,发达国家纷纷加紧在新兴科技领域前瞻布局,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全球化生产方式变革不断加快,随着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柔性制造、虚拟制造等智能发展模式日益成为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更趋复杂,对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形成新的挑战和压力。
另一方面,国内环境呈现新特征。“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率将超过50%,内需主导、消费驱动、惠及民生的一系列措施将较大地改善居民消费意愿,推动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各类要素市场逐步健全,市场配置资源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经济体制活力也在进一步增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这些将为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随着能源资源刚性需求持续上升,生态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对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形成“倒逼机制”。
目前,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出台的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已经到期,全球和国内经济增长又面临下行风险,《规划》的发布实施,对于稳定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工业发展着力点在于优化产业结构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发布的第一个工业中长期规划,《规划》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突出了主题主线。当前,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中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粗放型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规划》突出体现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任务,着力促进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把工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基础上,为建设工业强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二是明确了主攻方向。未来五年,我国工业发展的着力点不在于追求更高的增速,而在于下更大力气优化产业结构。《规划》提出,要正确处理好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环境保护等的重大关系,聚焦自主创新、技术改造、两化融合、节能减排、淘汰落后、兼并重组、品种质量、产业基地建设等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全面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改善和提升产业整体素质,着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促进了融合发展。《规划》突出体现了融合发展的理念,既着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又着力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加注重增强产业发展的协调性;既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又着力加快发展面向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更加注重促进产业的融合互动;既着力把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为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切入点,又着力发展支撑两化深度融合的技术和产品,更加注重发挥信息化在转型升级中的牵引作用;既着力提升现有国防军工企业武器装备水平,又着力促进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工业的互通、互补、互动发展,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
四是强化了可实施性。为确保完成《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确定了一批影响重大的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和重点专项,如实施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十二五”技术改造专项工程、工业节能降耗减排专项。同时,明确了规范市场准入、促进兼并重组、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落后、健全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具体措施,提出了财税金融、扩大内需、“走出去”等若干政策取向,为规划实施提供保障。
转型升级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规划》专门设立了第四章,从六个方面阐述了重点领域发展导向:
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工业发展将抓住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着力提升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加快重大装备产品升级换代,积极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促进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基础保障。
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立足国内市场需求,严格控制总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降耗减排,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构建资源再生和回收利用体系,加大资源国际化力度,推动原材料工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以品牌建设、品种质量、优化布局、诚信发展为重点,增加有效供给,保障质量安全,引导消费升级,促进产业有序转移,塑造消费品工业竞争新优势。
增强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坚持创新引领、融合发展,攻克核心关键技术,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深化技术和产品应用,积极拓展国内需求,引导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着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提升国防科技工业现代化水平。按照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的要求,加快推进先进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确保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
加快发展面向工业生产的相关服务业。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及研发服务、制造物流服务、信息服务及外包、节能环保和安全生产服务等面向工业生产的服务业,加快推进制造服务化,不断提升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服务支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