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发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明确提出,“在2010年前使我国成为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国,汽车产品满足国内市场大部分需求并批量进入国际市场”,要“培育一批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实现规模生产并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这是政府主管部门鼓励汽车及零部件出口的指导思想。总的说来,中国政府没有特别确立纲领性的指导汽车零配件行业出口的法律、行业发展指导政策,但是通过各种间接性的手段,政府也对汽车零配件行业出口做出指导。
1、新增4家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
2006年8月,国家向长春、天津、上海、重庆、厦门、武汉、台州、芜湖8个城市颁发了“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城市”的称号,并宣布将在为出口企业搭建公共研发平台、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促进作用等10个方面加大力度,支持汽车产品出口。而在一年后的9月21日,又增加了合肥、广州、保定、柳州四座城市。
获得“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城市”称号,是国家对12个城市在该项工作上取得成绩的肯定与鼓励,也是一种政策支持。从首批授牌至今已一年有余,中远集团、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出口基地和企业推出了相应的服务措施,国家并没有象过去一样紧接出台任何实质性的政策,而是通过“国家负责授牌,地方具体执行”来因法因地制宜地促进各地汽车零配件出口发展。
上海、厦门、重庆、武汉、长春、台州、芜湖等第一批汽车出口基地所在地政府,高度重视汽车工业发展,加强领导,制定规划,出台政策,投入资金,大力加强了出口基地的建设。保定市正在筹备“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工作领导小组”,拟对该地区整车及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实行统一规划协调与管理;长城、长安的新工业园区和保定市零部件工业基地正在建设中,将在土地、基础设施建设、财税、产品配套、新产品研发、人才引进、企业合作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在产品出口方面,对于企业的信息服务、物流服务、国外标准的技术认证等方面也在逐步完善。
2、通过退税政策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按照6月18日发布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从7月1日起,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被调整,其中包括6种挂车及半挂车产品,以及汽车用钢板弹簧、车辆用座椅调角器等8种零部件,调整后这些产品在出口时享受的出口退税率都有不同幅度减少。有分析人士称,此次出口退税调整,受影响较大的主要是“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和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
此次出口退税政策并非针对汽车零配件行业,政策旨在加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从而引导企业调整投资方向,避免盲目投资和产能过剩。好在,此次调整涉及到的汽车及零部件产品范围并不太广。然而,大多数零部件出口企业对出口退税有着很强的依赖性。虽然从总体上看,中国零部件出口产品分布较广泛,能提供的产品种类很多,其技术水平和附加值也在不断提升,但主要还是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产品利润普遍不高。于是,出口退税成为不少企业的重要支撑。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凭借出口退税带来利润的“底气”,一些企业还打起了价格战。低价低质出口产品的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又导致了中外贸易摩擦的频繁出现。此外,不少企业规模较小,出口是通过代理公司来运作,利润的一部分要分给代理公司,一旦出口退税率下调,他们必将压力重重。
多年来,我国对零部件企业走出去、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鼓励,主要体现在政府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金融环境,并未从微观角度提出细节性的优惠方案,但是随着中国汽车汽配行业国际化程度不断趋向成熟,国家一定会择机而动出台相应方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