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8.4%,自2005年1月以来首次回落到50%以下,这可能预示着经济增长走低的趋势会进一步发展。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做法,PMI指数低于50%,反映经济衰退。
上半年来GDP增速减缓已是不争事实,对经济下滑的关注也不仅局限在经济学家的范围内,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也出现变调兆头,“一保一控”渐渐代替之前的“双防”。
PMI显示衰退迹象
2008年7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8.4%,比上月回落3.6个百分点。这是自2005年1月以来,PMI指数首次回落到50%以下。
制造业PMI是一个综合指数,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做法,由5个主要扩散指数加权而成。通常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反映经济衰退。
7月中国制造业PMI指数体系中,多数指数普遍较低。综合指数PMI最近三年来首次下滑到50%以下;新出口订单指数经历连续4个月回落,本月下滑到50%以下;购进价格指数触顶回落,下滑到71.3%,为最近5个月的低点。
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认为:“7月份的PMI指数首次回落到50%以下,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情况,可能预示着经济增长走低的趋势会进一步发展,特别反映出从企业这一微观角度来看困难明显增大,企业问题的发展可能会成为抑制经济增长、影响就业与收入的焦点。总之,对本月PMI指数反映的问题应引起高度警惕。”
宏观政策变调
中国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0.4%,其中二季度增长10.1%,明显低于一季度10.6%的增幅,更远低于去年全年11.9%的增幅。下滑趋势早有显现,这次的重视不仅在学者专家范围内,政府“一保一控”渐渐代替之前的“双防”。
7月25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称,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这"一保一控"的提法与之前的"双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明显不同,预示宏观调控的重心将有转换,经济发展又被提到重要位置。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议由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的“从紧货币政策”已有适度松动的迹象。7月27日公布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纪要中,首次未提“从紧货币政策”,只是强调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长期关注货币和总需求增长率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认为,目前来看,宏观调控过度的风险增加,调控力度不够导致高通胀持续甚至反弹的风险下降。 他表示,如果根据两到三个月数据,能看到货币增长率环比下降太快,“说明政策控制可以松了。”
而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则强调,政策微调不会改变我国经济与全球经济一同步入下降周期的局面。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其仁则更为明显的持反对意见,“货币不要随便松,松货币、保增长不可取。”他的主要理由是“松货币”最大的危害在于“影响通胀预期,通胀指数可能重新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