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十二五”能源专项规划还未公布,但能源领域的主要任务和一些关键数据等却已浮出了水面。
在近日开幕的“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中国清洁电力论坛上,业内专家明确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努力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逐步实现能源发展的转型。
体制改革主攻两大方向
“‘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发展的两大主要任务,是在保障供应的同时,逐步实现能源发展的转型。”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表示。
具体来说,是要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以保障能源供应和安全为基本出发点,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和清洁能源技术,大力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进一步推进节能和提高能效,同时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提升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以满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他进一步分析说,期间我国的能源发展将围绕四条主线,即抑制能源需求过快增长;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调整能源结构;积极推进改革,实现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全面加强国际合作,保障能源安全。
“‘十二五’末,我国水电年发电量将达到9000亿千瓦时,折合标准煤3亿吨,风电年发电量将达到1900亿千瓦时,折标准煤6000万吨。此外,太阳能(包括发电和热水器等)总利用量也将折合5000万吨标准煤。”韩文科透露。
“届时,非化石能源年利用量折合标煤将为4.6亿吨,占一次能源比例为11%~12%,”他表示,但最终相关数据还应以国家正式公布的为准。
“国家能源局正在组织行业和社会各界力量编制能源以及电力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司长李冶透露,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仍在讨论中,还尚未确定,“要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战略性举措落到实处、落到地方、落到企业、落实到市场主体上,还是很大、很复杂的一个问题”。
尽管任务非常艰巨,但并非不可解决。韩文科透露,要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我国将主要依靠市场经济手段,辅助以行政和一些其它政策。“如通过宏观经济政策使经济保持在合理的增长范围内,控制高耗能行业的增长节奏,进一步实行更加严密的节能减排的措施等。”
此外,他还表示,“十二五”期间能源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将主攻两个方向,一是进一步推动垄断行业的改革,这是个渐进过程,要尽可能引进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大对垄断性质行业的监管,增加透明度,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另一个方向则是积极推进资源产品价格机制改革,进一步理顺能源价格。
“节约下来的能源最清洁”
近年来,我国的清洁能源发展迅速。据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市场监管部主任刘宝华介绍,2010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超过9100万千瓦,其中水电、核电、风电、光伏发电等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新增超过3600万千瓦,占总装机的26.5%。
在韩文科看来,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已经进入到了能够产业化、规模化、商业化发展的阶段。
他举例说,去年风电的电价为0.5~0.65元,跟火电价格比较接近,太阳能的发电价格是1.5元,生物质发电是0.4~1元,“我们再努一把力,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就能接近化石能源。”
但不容否认,目前清洁能源所占的比例总体上还十分有限。据悉,截至2010年底,我国水电装机达到2.16亿千瓦,核电装机容量为1082.4万千瓦,风电并网运行容量达到2957.55万千瓦,分别占总装机容量的22.36%、1.12%、3.06%。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还必须充分重视依靠火电的主体和基础地位,尤其要重视煤电的基础地位。”刘宝华表示,其它电源包括风和光伏甚至水电,都要建立在火电可靠有效运行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二者不可偏废。
他强调,在讨论推动新能源、清洁能源发展的同时,必须要立足国情,高度重视火电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问题。喜新还不能厌旧,“对传统能源的清洁利用、循环利用可以事半功倍”。比如火电,国家不仅要制定节能减排政策,还应发展好循环经济,加强资源产业链的循环综合利用。通过规划、政策、监管等手段,实现火电更为清洁的健康发展。
李冶也表示,要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应将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放在重要的突出位置。“只有节约下来的能源才是最清洁的能源。”
李冶强调,“在重视到2020年确保非化石能源比例达到一次能源消费比例15%的同时,应把我们85%的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放到非常重要的一个位置上,通过技术进步来化解有限的资源约束。”
相关链接:杨学桐:强化基础助力能源发展
本报记者 李瞧
“基础严重滞后于主机发展,是困扰我国装备业的一大难题。”在2011中国清洁电力论坛上,提及我国能源产业的发展,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杨学桐感慨道。
他以风电产业为例解释说,目前我国风电产业虽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风电投资在全球领先,但是,大多投资都集中于风电整机厂,而轴承、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却有待研发突破。
“由于一些关键零部件依赖国外进口,我国每生产一台风机,都要支付高额的专利使用费。”他表示,而在常规发电设备领域,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超临界机组所需的阀门、火电设备管道等基础部件都亟待国产化。
他说,在许多主机国产化的进程中,我国实行了先在世界范围内采购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然后系统集成以满足用户需求的“逆向发展”战略。这一战略成就了主机产业的高速成长。“但随着高端主机产业规模的迅速发展,无论是进口零部件的价格、数量、水平还是交货期,都已感受到国际竞争伙伴越来越强烈的有意制约。”
因此,“十二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必须千方百计地强化基础件、基础技术、基础工艺等机械工业的共性基础领域。杨学桐分析说,在加强基础的问题上,要打破原有的行业分割,主机行业与零部件行业要发挥各自优势,相互支持和配合,全力推进。
他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要实现的目标之一就是初步夯实产业基础。改变这种基础严重滞后于主机发展的局面,使制约高端装备发展的关键零部件的瓶颈环节有所缓解。
“按照规划,力争使数控机床中的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液压挖掘机配套的液压系统、风电设备配套的关键轴承等国产化取得重大突破。同时,使基础工艺技术水平明显提升,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取得突破并实现批量生产,核电装备等所需的高端大型铸锻件初步实现国产化。”
未来五年电力需求年均增长8.5%
本报记者 李瞧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电力需求将保持8.5%的年均增长速度,即每年要增加5000亿度电。”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欧阳昌裕在2011中国清洁电力论坛上透露。
他还预测,“十三五”期间我国电力需求还将保持5.5%的增长速度,也就是说,未来十年全国电力需求将保持平均7%左右的增长速度。“未来二十年乃至三十年,中国都将保持较高的电力需求增长。”
他表示,根据规划来看,按照推进的方案,到2015年我国的装机容量需要达到14.4亿千瓦左右,2020年需要达到18.9亿千瓦。
而这种较高的电力需求,以及社会进步特别是民生发展对电力发展逐步提出的新要求,与第三次能源革命对绿色发电、非化石能源发电越来越急迫的要求,都给我国的电力工业带来了严峻挑战。
他认为,我国电力工业正在从大机组、超高压、西电东送、全国联网的发展阶段,向绿色发电、特高压,智能电网的发展新阶段转变。
“而不管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煤炭都会是中国能源供应的中坚力量。”欧阳昌裕强调,一定要推行煤电一体化的开发,加快建设大煤电基地,要鼓励发展热电联产,鼓励基于天然气的冷热电多联供的解决方案。(来源:中国工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