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精密模具加工业大发展
2008-08-07 10:17  浏览:563

“这里已经再没有机器落脚的地方了。”

       站在北京康迪普瑞模具技术有限公司狭小的车间里,记者的周围挤满了各类精密模具加工设备,它们有的还呆在特制的玻璃房里享受着恒温、恒湿的特殊待遇。 
   
       “我们共有20多台精密加工设备,今年还将从国外购置两台曲线磨床。”指着这些被称为宝贝的机器,总经理吴桂琴告诉记者,为了公司下一步的发展,他们在北京永丰高新技术园区购置了8亩土地,不久新的厂房就将建成,年内完成搬迁。

       这家只有几百人的模具企业,每年在技改与研发上的投入达五六百万元,加上此次建厂搬迁,的确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吴总表示,她非常看好国内的精密模具市场,企业发展的势头也不错,但发展需要投入,靠企业自身的积累和筹集非常不易。她迫切希望国家在政策上能给模具企业以扶持。

       中国模具工业协会秘书长曹延安认为,康迪普瑞公司的情况反映了整个模具行业的发展现状,吴总的话也道出了众多模具企业的期盼与呼声。

       增值税税率高企业负担过重  

       曹延安指出,当今模具制造业早已抛弃了手工设计、以有经验的钳工师傅为主导的传统技艺型生产方式,进入到了现代工业生产时代。数字化、信息化的CAD/CAM/CAE技术和数控加工机床被普遍采用。即使是国内一家规模很小的模具企业,如果没有一、两台数控设备的话,就干不了活,当然也就无法生存。

       正是模具业的高技术特点决定了其必须高投入。

       据吴总介绍,一些企业购置的坐标磨床贵的在40万美元左右,他们从国外购买的曲线磨床,不包括关税一台要28万美元,而高精尖设备需要高素质的员工操作,经常性的人员培训又是一笔不小的投入。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大量应用,企业引进一套软件的费用要十几万美元。

       据估算,目前我国模具业每年约有60亿元左右的技改和研发投入,许多企业引进了不少国外先进设备,但总体看,装备水平仍比国外落后许多,特别是设备的数控化率和CAD/CAM应用覆盖率则更低。

       而同时,高技术、高投入并不意味着高产出。曹秘书长指出,这是由模具单件生产的特性所决定的。而且模具的生产周期长,少的也要1个月左右,企业的资金积累慢。也正由于不是批量生产,因此每套模具的完成都相当于一个新产品的研制,投入大风险也大。

       虽然产出低、利润低,但模具行业的增值税率却是机械行业里最高的。与其他机械产品比较,模具的技术含量高,活化劳动消耗比重大,材料消耗则相对较小,产品的平均物耗一般只占总成本的20%~30%。由于模具增值的部分大,其增值税税率比其他机械产品平均高出一倍以上。

 

发表评论
0评